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中商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8:44:41  浏览:80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中商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中商股份有限公司(筹)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1998年4月27日  证监发字[1998]90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商股份有限公司(筹)采用“上网定价”方式发行股票的发行方案已经我会证

监发字[1998]89号文批准,请你所按照我会证监发字[1996]169号和423号文

的有关要求,组织好此次股票发行工作。本次发行要先验资后配号,对申购资金到

位情况要认真查实,凡资金不实的申购一律视为无效申购。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

按企业存款利率计息(3天)部分归发行公司所有,其余部分存入交易所设置的专

户。发行申购后1个工作日内,请你所将发行情况反馈表传真至我会发行部;7个

工作日内,请将发行申购、冻结资金和认购中签明细的磁盘报至我会。未按时上报

有关发行资料的发行公司不予安排上市。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2003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开展2003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通知

财监〔2003〕59号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责,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部决定今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称专员办)和地方财政部门开展对重点行业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涉及的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审计质量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时间、范围和组织方式
  (一)这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从2003年6月份开始,至9月中旬基本结束。我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主要采取统一组织专员办就地检查、就地处理的方式。检查工作结束后,由我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负责本辖区范围内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组织实施和汇总工作,独立处理处罚、独立发布公告,并按本通知要求向财政部报送有关材料。
  (三)检查的范围。财政部将以金融、建筑施工企业以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企业为检查重点,并选取部分民营企业、1999-200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已检查并公告的部分企业进行检查,并通过检查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延伸检查部分上市公司。专员办检查名单由我部另行发文,统一下达。
  地方财政部门的检查范围根据本地区特点,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1、会计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行业和单位;2、未实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3、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单位。
  (四)为提高检查的成效,减少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复检查,在今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不再采取每检查一户企业都对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的办法,在被查企业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再延伸对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
  1、查出企业的违规问题对当期会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未披露或披露不恰当,需依法追究企业的会计责任以及事务所的审计责任的;
  2、企业的违规问题改变其损益性质,导致其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
  3、应对外披露的企业会计政策变更、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等重大事项未对外披露的;
  4、企业有重大偷逃税行为;
  5、审计费用明显偏低的;
  6、其他应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审计责任的重大事项。
  专员办和地方财政部门按照上述标准确定需要进行检查的事务所,报财政部备案。其中对涉及跨省执业的事务所的检查,应报经财政部批准后进行。
  (五)检查工作应以财政部门检查人员为主,可以适当聘用注册会计师及相关人员参加。聘用人员必须符合财政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及聘用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必须严格遵守财政部各项检查规则和保密制度,专员办聘用人员所需的费用,由财政部根据检查质量和实际工作量,按有关标准统一安排。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本次检查的内容为被检查单位2002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以及所涉及的部分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被检查单位的行业特点、特殊管理要求等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主要为:
  (一)被检查单位是否执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2.是否存在账外设账和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3.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填制或者取得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是否符合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编制程序、签章要求、报送对象和报送期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5.公司、企业会计核算是否有违反《会计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行为;
  6.会计处理方法的采用和变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7.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8.是否按规定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9.是否按规定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是否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是否相符;
  10.在岗会计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是否设置总会计师;
  11.会计档案的建立、保管和销毁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12.单位负责人履行《会计法》所赋予职责的情况(包括是否有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资料行为);
  13.其他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
  (二)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履行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报告。
  1.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收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完整,记录是否真实详细,是否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已执行的审计程序和过程在审计工作底稿中是否如实体现;
  3.是否严格执行了三级复核,审计结论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相符,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是否恰当,如有无用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代替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或用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代替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问题。
  三、检查工作要求
  (一)各地专员办和财政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务求实效。要注意与审计、税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切实避免重复检查。凡有关部门已列入2003年度审计或检查计划的单位,或2002年度已经审计或检查的单位,一律不再纳入本次检查范围。同时,专员办与地方财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内部各有关职能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成效。
  (二)贯彻检查与调研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检查成效。各地专员办要结合检查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调研:1、商业银行以物抵债资产接受处置情况、住房改革收支及政策执行情况;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我国民营企业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建议,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4、五年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基本经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地方财政部门可以参照上述内容和当地情况选取题目开展调研。
  (三)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等各项规定。严格规范检查工作程序,认真收集检查证据,依法作出处理处罚。要坚持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的方针,对严重违法违纪行为,除给予经济处理处罚外,坚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要抓好信息工作,及时以工作简报形式向部里上报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于严重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要一追到底,查深查透,并及时整理上报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有效促进检查工作。
  (五)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廉洁自律,注意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由于检查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职责,造成国家和单位利益受到损害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检查工作结束后,各地专员办、财政厅(局)要认真进行总结,于2003年9月30日前将书面总结连同汇总报表(另行下发)等材料上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专员办上报材料主要包括:1、本次检查的总结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表(附报软盘)。总结报告要侧重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归纳,并对检查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中交叉检查的,还要上报单个企业的检查报告和全部的工作底稿,以及代部起草的检查结论和处理意见;2、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报告及处理处罚建议;3、聘用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的“委托检查付费申请表”(包括与事务所签订的协议);4、违法违纪典型案例;5、各项调研、分析报告,财政厅(局)上报材料:1、总结报告,主要侧重检查、公告情况等(一式二份,附软盘);2、违法违纪典型案例。

财政部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关于印发《山东省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


关于印发《山东省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


通知
省府同意省煤炭工业局、省劳动局拟订的《山东省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的试行办法》,请在省属煤矿中组织试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注意总结经验。并将试行情况及时报告省煤炭工业局、省劳动局。
农民合同工的招收要纳入省里的招工计划。省劳动局(81)鲁劳社字第324号《关于为省煤炭企业招收新工人的通知》中下达的一千名农村协议工指标要按照此《试行办法》组织招收,省里不另行文。请抓紧安排落实,力争早日招收进矿,以保证今年我省煤炭生产任务的完成。

山东省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的试行办法
在井下开采煤炭,条件艰苦,劳动繁重,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保证煤矿劳动力及时更新,促进煤矿生产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央关于改革用工制度的精神,对煤矿企业采掘工人,除了实行固定工制度外,同时要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为此,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实行范围
煤矿的采煤、掘进(包括开拓延深)工作和煤矿基本建设矿井的井下掘砌工作,均可实行农民合同工制度。农民合同工不得调往采掘以外的工作岗位。
二、审批权限
煤矿招用的农民合同工必须纳入国家劳动计划。在中央和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内,由省煤炭局根据煤矿需要提出分配方案,经省劳动局批准下达煤矿所在地劳动部门,由劳动部门商同煤矿安排招收。
三、对象条件
农民合同工必须是思想进步,身体健康,热爱劳动,年满二十至三十周岁的男性青壮年;要经本人申请,社队同意,由企业组织政审和体检合格,报农民合同工所在县(区)劳动部门批准后方可录用。
四、签订合同
煤矿招用合同工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企业与本人、出工大队签订。合同三方都要按规定向司法公证部门提出公证申请,履行公证手续。合同一式若干份,除合同三方各持一份外,还要呈送出工所在县(区)劳动部门、公证部门以及企业主管部门各一份。
劳动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合同年限、工资、劳保待遇、奖罚、各方职责以及企业与生产队、出工人的经济关系等。
五、合同期限
农民合同工期限为三年,合同期满,予以辞退。
合同工在工作期间,如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违反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经教育不改者,企业有权解除合同,生产队应予接收。因此出现的缺员,可以经过出工所在地劳动部门批准另行安排补充。
六、工资待遇
合同工进矿要有六个月的熟练期(包括进行安全规程教育),熟练期间执行三级工标准工资,熟练期满后执行四级工标准工资。合同工可享受与固定工相同的下井津贴、夜班津贴和班中餐、奖励待遇。合同工副食补贴为每月二元五角。
合同工也可实行计件工资制度。
合同工在矿工作期间,符合探亲条件的每年给予二十天的假期(含往返路途),探亲期间发给本人标准工资,往返车船费由企业给予报销。
合同工在矿工作期间,煤矿每月应按合同工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十向生产队交纳管理费。
合同工与生产队的经济关系,应根据生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形式由生产队和本人协商确定,并记入合同。
七、劳动保护
合同工进矿后,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接受不少于一个月的安全规程和生产技术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在有经验的工人带领下方能下井工作。
合同工在矿工作期间的劳保用品,按同工种标准发给。应发放的劳保用品由当地商业部门按使用人数供应。
八、口粮问题
合同工在矿工作期间不迁移户口和粮食关系。可将口粮交售给当地粮食部门,换取粮票(每人每月三十斤)。另由煤矿所在地粮食部门,凭省下达的用工计划和用工单位编造的花名册,每人每月补助二十六斤成品粮。粮色比例按定量人口供应。食油,按同工种标准供应。
九、病伤残亡待遇
合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以三个月为限,限期内其医疗待遇与固定职工相同,工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五十发给;满三个月后,由用工单位医务部门鉴定,尚未痊愈或医疗终结确定不能继续从事采掘工作者,一次付给一百五十元救济费,解除合同。
合同工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工资和医疗待遇,参照固定工的规定办理。医疗终结根据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结果办理:(1)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继续从事采掘工作者,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一次付给因工致残抚恤费五百至一千元,解除合同;(2)按照山东省劳动局颁
发的《关于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标准(草案)》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企业每月发给抚恤费三十六元,解除合同,回家休养,直至死亡为止。其中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每月加发护理费十五至二十元。旧伤复发,治疗费据实报销。
合同工因工死亡由企业发给一百五十元的丧葬费,并按下列规定一次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供养一人者,发给一千五百元;二人者,发给三千元;三人以上者,发给四千五百元。因疾病或非因工死亡,由企业发给一百元的丧葬费和供养直系亲属三百元的一次性救济费。
十、职责范围
企业负责合同工的录用、思想工作、安全教育、组织生产和生活管理等事宜。
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合同工出工期间,应协助煤矿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其家属与其他社员享受同样待遇。合同期满后,合同工由生产队负责接收并妥善安排其生产生活。
合同工要服从指挥调度,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执行合同中发生的纠纷,由当地法院或劳动部门调解、仲裁,或依照法律程序办理。



198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