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砖瓦企业成本管理规程(试行草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22:56:43  浏览:93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砖瓦企业成本管理规程(试行草案)

国家建材局


砖瓦企业成本管理规程(试行草案)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砖瓦企业的成本管理,统一成本计算方法,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砖瓦工业的发展,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砖瓦企业成本管理规程(试行草案)》。
第二条 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指标。成本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讲求经济实效,自觉地运用价值法则,按经济规律办事。
第三条 企业必须从计划、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对成本实行全面管理,使其处于有效地控制和监督之下,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上级下达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预测成本水平,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有关指标分解落实到车间、科室和班组。
(二)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范围和开支标准,坚持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完成成本计划。
(三)正确及时地计算成本,提供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有关数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四)分析成本升降原因,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促使产品成本不断降低。
(五)贯彻经济责任制,结合劳动竞赛,进行成本评比考核,以调动全体职工关心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第四条 本规程适用于国营砖瓦企业,集体所有制的砖瓦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企业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厂长领导下的分级分口下的分级分口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以及生产车间、班组在成本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和业务范围,组成纵横联结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
第六条 厂长对成本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由厂长领导制定年度成本计划,并组织各部门和车间、班组,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研究解决影响成本的重大问题,保证成本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七条 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会计的副厂长,协助厂长具体领导成本管理工作。总会计师负责组织编制和签署成本计划和成本报表,监督检查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挖掘增产节约潜力。对不讲求经济实施,不符合成本范围的开支和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总会议师必须及时制止。
第八条 总工程师或分管生产技术的副厂长,协助厂长在生产技术方面采取降低成本措施,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把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贯彻到全部生产技术领域,以保证成本计划的完成。
第九条 企业的生产和计划(包括统计)部门负责提供生产指标,会同财会部门做好成本计划及其与各项计划之间的综合平衡,统一制订全厂的原始记录。并负责生产指挥调度,以及工艺过程的材料消耗和产成品、半成品的统计、计量工作。
第十条 企业的技术部门(包括机械动力、能源、工艺、检验、化验等)负责生产技术、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制定、修改、执行和考核,并不断采取技术组织措施,保证优质高产和各项定额的先进合理与贯彻实施。
第十一条 企业的供销部门负责物资采购、保管、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进厂材料要保质保量及时供应,务使采购价格合理,努力降低采购成本,并严格计量验收,组织定期盘点,加强仓库核算,坚持供管结合,做到帐实相符。对消耗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实行定额领发料制度,搞好以旧换新,修旧利废和综合利用。对产品销售,要严格执和协家物价政策,按照经济合同和计划分配指标及时办理销售手续,控制销售费用的开支,保证完成销售计划。
第十二条 企业的劳资部门负责劳动定额、定员和劳动力的调配以及工资基金的管理。尽量压缩非生产人员,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和使用临时工,不断研究改善劳动组织,节约工资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执行批准的工资计划并按规定正确掌握奖金的发放。
第十三条 企业的总务和修建部门,必须对办公用品、文具纸张等严格管理,尽量压缩行政管理费的开支。房屋建筑物的中小修理,应事前编造预算,按批准计划施工。
第十四条 企业的财会计划部门,会同计划部门编制成本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内部计划价格和做好成本预测与控制工作。在日常成本管理中,负责监督成本开支,正确及时地计算实际成本,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议与措施。并负责指导车间、班组及仓库的经济核算工作。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和不符合成本范围的开支,财务会计部门应履行职责,予以拒付和不予报销。
第十五条 企业的生产车间(包括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汽车队等),应由车间主任(或车队长)直接领导车间的成本管理工作。按照厂部下达的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机台或个人,组织车间的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监督考核各项定额指标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负责推动班组(机台)经济核算工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十六条 企业的生产班组在成本管理上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下达的生产指标,严格执行各项消耗定额。
(二)坚持班组经济核算,按时核算和公布有关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三)分析和检查各项消耗定额指标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组织班组全体成员参加成本管理,把指标分解到个人,实行定期考核评比。

第三章 基础工作
第十七条 为保证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各企业都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检验、物资收发、内部计划价格等制度,以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十八条 企业对生产、消耗、工时和费用开支等,均应根据有关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均先进定额,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生产定额:砖机、瓦机台班产量,轮窑部火或双火日产量,隧道窑条/火产量(双洞为两条/火)。
(二)消耗定额:砖坯瓦坯的原料、内燃掺比的燃料、外投实物用煤、电耗。
(三)人员工时定额:车间和工种岗位定员,按工艺操作的工时定额,万块砖和万张瓦的有效工时定额。
(四)费用定额:车间经费中的变动部分,企业管理费中应控制部分。
产量、消耗、人员、工时定额以数量表示,费用以金额控制。
第十九条 定额核定后,在生产年度内基本不变。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提前修订和补充。
第二十条 企业应建立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原始记录,从制坯用料,内燃掺比,动力用电,物料消耗,焙烧用煤,工时考勤,设备运转,保全保养以及码坯、花架、装进烧出窑,到半成品的转移,质量检验的分等分级,产品验收入库,销售发运结算……等等,都要有完整、准确的各种原始记录。
第二十一条 原始记录的内容要填写简便,讲究实效,避免重迭,防止脱节。其内容设计应由计划统计部门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审定,以保证满足统计和成本计算的需要。
第二十二条 原始记录的计量单位,填写要求,以及审核,签署、传递程序等,均应事先统一布置,落实执行。如需变动,可在年度开始前作出修订补充。各种原始记录必须于月度终了后,整理编号,装订成册,妥善存档,以备查考。
第二十三条 企业必须严格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料制度。特别对大宗原燃材料,占成本一定比重,更应加强管理,配备必要的衡器仪表设施,指定专人计量验收,做到帐物相符,防止大量盈亏,影响成本核算。
各种衡器仪表设施应注意维修保养,定期校正,避免失灵,影响计量。
第二十四条 为有利于内部经济核算和成本计算,必须制定各种材料、工具、备件、低值易耗品、半成品、劳务供应的计划价格,统一计价标准。各种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改,均应进行周密调查研究,力求做到准确稳定。除情况特殊必须调整者外,一般在年度内不变动,可一年修订一次。

第四章 成本范围
第二十五条 成本开支范围由财政部统一规定,各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结合行业具体情况,现将砖瓦企业的成本开支范围明确如下:
(一)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包括外购上),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购进原价和采购、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二)固定资产的基本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和按粘土产量提取的采土维持简单再生产基金;
(三)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费用,和购置样品、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四)按国家规定计入成本的职工工资和福利费;
(五)按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
(六)废品的修复费用或报废损失,停工期间支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设备维护费和管理费,削价损失和经同级财政机关批准核销的坏帐损失;
(七)财产和运输保险费,契约、合同公证费,资询费,专有技术使用费和应计入成本的排污费;
(八)流动资金贷款和依法交纳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
(九)销售商品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广告费、销售机构的经常费用和产品包换、包退的费用;
(十)其他按国家规定应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
第二十六条 按不同的资金渠道和开支范围,下列各项费用,均不准计入产品成本;
(一)应由基本建设资金开支的费用;
(二)应由专项拨款开支的费用;
(三)应由更新改造资金开支的费用;
(四)应由大修基金开支的费用;
(五)应由职工福利基金开支的费用;
(六)应由企业留用利润或企业基金开支的费用;
(七)应由工会经费开支的费用;
(八)应由营业外支出的费用;
(九)其他不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费用。
第二十七条 企业除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分清不同资金渠道外,还应划清以下费用界限:
(一)划清本期成本负担与后期成本负担的费用界限。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得任意转入下期成本;应由以后各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得任意提前计入本期成本。更不准以待摊或预提的方法,人为地调节各期成本水平。
(二)划清不同产品应负担的费用界限。企业生产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凡能确定属于某种产品的,应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应按规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合理负担。不得把某一种产品的费用,转嫁另一种产品负担。划清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
(三)划清完工产品同半成品应当负担的费用界限。把每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根据成本核算的规定,在完工产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如实反映生产资金的占用情况。

第五章 成本控制
第二十八条 成本预测是实行成本控制,对未来成本水平事先作出科学测算的重要方法。企业应经常分析研究各种技术经济条件和发展前景,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结合各种数据,对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进行测算,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
第二十九条 成本预测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具体研究和掌握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以及资源条件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采取先进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合理组织生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费用开支等技术经济措施,科学地测算这些变化和措施对成本产生的影响。
第三十条 在成本预测中,必须按照产品成本构成情况,掌握重点项目,抓住降低成本的关键。通过预测,为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决策数据资料。
第三十一条 成本计划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上级下达的成本指标,通过预测计划期内的成本水平,提出降低成本的目标,作为实际控制的重要依据。企业应根据国家规定,按年按季编制成本计划,有条件的也可按月编成本计划。
第三十二条 编制成本计划必须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和经济核算的原则,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划分的规定,既要做到指标先进、措施能力,又要注意留有余地、切实可行,力争以最少的成本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十三条 企业成本计划的编制,应在厂长的统一领导下和总会计师的具体组织下,以财务部门为主,会同计划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成本计划以生产计划为基础,并与物资供应、劳动工资、设备检修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密切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平衡,以推动企业各方面节约人力和物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成本计划应与成本核算保持口径一致。
第三十四条 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费用预算;
(二)全部商品产品总成本;
(三)可比产品总成本;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
(五)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降低率;
(六)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预算;
(七)文字说明。
第三十五条 编制成本计划应由有关部门提供以下资料:
(一)工业总产值、商品产值、产品(半成品)产量、品种(规格)计划,由计划部门提供:
(二)产品质量和主要原材料、燃料消耗定额(包括配料方案)由技术部门提供;
(三)电力消耗额和设备维修劳务计划由动力设备部门提供;
(四)劳动定员和工资支出,由工资基金支付的各种津贴以及临时工外用工的使用计划,由劳动工资部门提供;
(五)材料价格和消耗性材料支出计划由供应部门提供;
(六)运输、装卸和运输劳务供应计划由运输部门提供;
(七)劳动保护、保健方面的费用支出计划由劳动安全部门提供;
(八)其它费用支出计划由财务会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供。
第三十六条 为了组织成本计划的实施,应按分级归口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行指标分解,层层落实。各职能部门对分管的各项指标和定额,要分别下达生产车间,明确各车间降低成本任务。各车间根据下达的指标和定额,编制车间成本计划,并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班组岗位或个人,使成本计划的实施,建立在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的环环紧扣的可靠基础上。对成本计划的执行,必须定期进行考核、检查,予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 目标成本是把管理与会计直接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制订目标成本应依据经济预测和企业的利润目标,提出成本的控制数字,作为产品耗用材料与工费的限额。
目标成本一般是在市场调查、经济预测基础上,按下列公式加以确定:
目标成本=产品预期销售价格-应纳税金-目标利润
第三十八条 加强成本的日常管理,是实现成本计划,完成降低成本指标的重要措施。企业应采用控制定额、执行预算、审核支出等手段,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人工和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第三十九条 材料费用是成本日常管理的重要方面。企业应对材料的消耗数量和采购成本加以重点控制。
(一)材料消耗的控制。对主要材料消耗要加强定额管理,按定额标准实行限额领料,一般消耗性材料应编制材料消耗计划,按计划控制领发。月终已领未用材料,应盘点退料或办理假退料手续,不准以领代耗,设置“小仓库”。对运输和储存过程的损耗,也要加强控制。严格材料验收制度和加强计量工作,材料仓库要制定正常的耗损率。防止霉烂、变质和跑冒滴漏所造成的损失。
(二)材料采购的管理。对国家统配物资要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市场采购物资要按质论价择优采购,合理选择供应地点,减少中转环节,节约运输费用,降低材料成本。
第四十条 对工资费用的管理,必须从工时定额和工资基金两方面进行控制。
(一)工时定额管理,主要是加强劳动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改善劳动组织,挖掘劳动潜力,提高劳动生率,作好考勤考绩的记录。
(二)工资基金的管理,主要是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工资和计划外雇用临时工,以及不应计入成本的各种津贴和奖金。
第四十一条 对综合费用的日常控制,要按费用性质和费用发生地点,划分责任单位进行管理,财务会计部门按预算监督执行。可采用费用限额卡等多种形式予以控制。

第六章 成本核算
第四十二条 根据砖瓦企业连续性生产工艺的特点,基本生产车间的成本核算对象,包括;采土、制坯、(自然干燥与人工干燥)焙烧等。内燃加工,包括粉碎、配料,能单独计算的也可列为独立成本核算对象。
第四十三条 各企业都要在实行分级成本管理的同时,实行分极成本核算。少数缺乏条件的企业,暂时实行厂部一级核算,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组成分级核算体制。
第四十四条 为反映砖瓦成本的构成,便于分析比较,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按生产费用的不同用途,规定成本项目如下:
成本项目 包括内容
一、原材料 自采和外购原料的成本,包括按粘土产量计提的采土维持简单再生产基金。
二、燃 料 内掺和外投燃料,砖瓦坏烘干用煤锅炉余热加温用煤,锅炉余热加温用煤。
三、动 力 直接生产砖瓦的动力用电(包括自发电、外购电),用内燃机作动力的应计算内燃机所供应动力的成本。不包括降温和照明用电。
四、生产工人工资 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生产工人的工资和工资性质的各种津贴(包括基本工人及各种计划外用的工的工资)。
五、职工福利基金 按现行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六、废品损失 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废品损失。
七、车间经费 基本生产车间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费用(明细项目按财政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报表目执行)。
八、企业管理费 企业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费用(明细项目按财政部统一规定的会计报表项目执行)。
上列成本项目汇总构成产成品工厂成本。销售费用另行核算,作销售成本处理。
第四十五条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首先根据有关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汇集与计算各车间半成品和产品的产量,并分别基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和管理部门,汇集和分配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然后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十六条 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生产费用的汇集,均以当期实际发生数为准。下列情况可作待摊或预提费用处理:
(一)季节性停工期间的费用,在年度内各生产月份摊销:
(二)砖瓦自然干燥用防护材料,一次领用列支影响当期成本的,按使用周期分摊。
(三)制砖机、制瓦机以及焙烧窖,不属于大修理基金支出的检修费,数量较大的,可分期摊销。
(四)银行借款利息,由于按季结算,可分月预提。
(五)固定资产和定额流动资产的保险费,可分月摊销。
(六)冬季取暖、夏季降温、报刊杂志等及其他一次支付,分期受益的费用可分期摊销。
(七)低值易耗品在领用和报废时各分摊百分之五十。
第四十七条 基本生产车间生产费用的汇集与分配规定如下:
(一)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根据各车间、部门的材料领退数量与计划价格,按用途进行分类计算汇总,计入有关成本项目。耗用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按成本项目分别调整。
(二)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及按现行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按其用途,分别计入各车间、部门有关成本项目。医务室、托儿所、理发室、宿舍管理人员的工资,应由职工福利基金列支,招待所人员工资应单独核算,职工子弟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应在营业外支出列支,以上人员应提的职工福利基金,除福利部门列支企业管理费外,其他均不得计入产品成本。
(三)车间经费,月末全部结转计入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企业管理费,经财会部门归集由当月完工产品负担。
第四十八条 辅助生产车间一般应单独核算产品和劳务成本,其费用的分配规定如下:
(一)除自制工具、配件、备件完工后按成本入库,视同材料处理外,所发生的费用,分别核算计入当期受益车间成本和各项专用基金等受益项目。
(二)厂内供电、供气等动力车间成本,可按耗电度数和供气的立方米:机修车间的成本可按修理作业的工时;车队、船队的成本可按吨公里,分别分配给受益的产品、车间或部门。辅助车间相互之间的劳务供应,可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进行结算。
(三)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的单位,辅助生产车间向企业内部各单位提供的产品和劳务,除按厂内计划成本结算外,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之间的差异,全部由财会部门归集,分配给各有关受益车间和部门。机修车间对外加工的收益作其他销售处理。
第四十九条 砖瓦属于多步骤大批量生产,生产工艺过程通常分为采土、制坯、焙烧三个步骤,成本计算采用分步法。
(一)采土步骤:自采土的企业当月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即为总成本,按照实际消耗数量结转下一生产步骤。外购土的企业,其采运费用,应作为原料成本核算,按当月实际耗用数量,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二)制坯步骤的生产费用核算,除独立设置的制砖坏、制瓦坯车间外,其他各种类型的隧道窑,从供土到烘房出口止的工段,为半成口核算对象,多品种生产的企业,应按体积系数进行分配。
(三)焙烧步骤的在产品,是在窑中焙烧的砖坯,由于数量一般比较稳定,为简化核算,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为了正确反映企业产品成本构成情况,便于按成本项目考核和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除采土步骤按原材料处理,实行综合结转外,其他半成品结算方法,采用按成本项目分项结转。企业内部可以使用综合结转方法,但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应还原编制,或分别填制半成品成本及产品成本。外购砖瓦坯的企业,在计算成本时,综合结转原材料项目,但填制会计报表时,应注明“外购半成品”以资区别。
(五)实行目标成本或定额成本的企业,可采用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进行成本计算。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是在分步法的基础上,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差异,分步计算实际成本,以简化半成品成本的还原过程。
(六)一次烧成的隧道窑及二次码烧没有半成品结余的企业,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五十条 基本生产车间分步成本范围具体划分如下:
(一)自采土的企业,从采土开始至堆场(存土区)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作储存原料处理。取堆土进入泥机的费用,计入制坯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外购土的计算方法同。
(二)自然干燥砖瓦坯直接进窑的,以坯场交付数量为准,收坯和进窑过程的费用和运输损耗,由成品步骤成本负担。进半成品库的干坯以入库数量为准,入库前的运输和堆码费用,由半成品成本负担。
(三)自坯场或焙房出口,以及从半成品库进窑开始至成品出窑到场地验收前的所有费用,均为焙烧步骤成本。
第五十一条 应由几种产品分摊的成本费用,按体积系数进行分配,砖瓦混烧的企业,其分配系数可按统计规定的比例分配。
(一)原料:按实际用土量的吨位计算,具体用量列表如下:
品名 规格 体积 用土量
(m3) (吨万块)
九五砖坯 240×115×53公厘 0.001463 30
平瓦坯 400×240×15公厘 40
(其他规格的砖瓦可参照上列耗土量计算。习惯以立方米计量的企业,可仍使用立方米为计量单位,但不能超过实际用料量。)
(二)燃料:凡掺入砖瓦坯的燃料成本(包括粉碎和处理费用),计入半成品成本:利用轮窑余热烘坯的热量,不计量成本:专为烘干砖瓦坯而增加的热风炉耗用的燃料,计入半成品成本:窑部焙烧用燃料,计入产成品成本。
(三)动力:半成品生产过程用动力,按实耗电度的电费,直接计入半成品成本:窑部焙烧用电费,计入产成品成本:隧道窑焙烧抽风用动力,轮窑烟囱排风用动力,不论是否利用余热烘坯,均计入焙烧成本;在烘房进口抽用余热烘坯用的动力,应计入半成品成本。
第五十二条 各种规格的半成品与产成品之间应分配的燃料、动力等费用,均以标准砖为准,按一定的折合系数分配。
第五十三条 统一几项成本计算的口径:
(一)产品成本的计算,一律以月为计算期,起迄日期必须一致。
(二)制砖坯、制瓦坯用的油料,在车间经费机物料消耗明细项目下核算,但其消耗数量,为砖瓦企业考核的消耗指标之一,应作好记录,在会计报表有关项目中填列。其他如采土、外投煤、电力的消耗,亦应填列齐全。
(三)在生产过程发生的断砖碎瓦等下脚废料,出售回收的残值,应冲减各车间废品损失项目成本。
(四)砖瓦等外品的销售,全部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处理,以等级平均销售收入反映销售收入水平,产品成本的计算(包括等外品),只计算分品种单位成本,不计算等级成本。
(五)产品与原料的计量单位,统一规定为:采土燃煤、煤渣烘干等大堆材料,以吨为计量单位;油料以公斤为计量单位,电以度、水以吨、气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砖的半成品及产品以万块为计量单位;平瓦的半成品及产品以万片为计量单位。
(六)非粘土制品的企业,如煤矸石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等,由于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不尽相同,可参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后,非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变动。

第七章 成本分析
第五十四条 产品成本是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为揭示产品成本升降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企业必须在搞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
第五十五条 企业的成本分析,应作为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建立按年、按季、按月的各级成本分析制度。全厂的成本分析会由厂长、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会计的副厂长主持,财务部门提供资料。车间的成本分析会,由车间主任主持,成本专业人员提供资料。各专业职能部门应对归口指标进行专题分析。生产班组可进行小指标的考核与分析。
第五十六条 成本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生产费用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价;
(二)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与不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三)按产品成本项目的分析;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第五十七条 成本分析的方法,一般采取对比分析法,即报告期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同类产品的实际成本对比;与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对比;与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实际成本水平对比。
第五十八条 企业在成本分析中,除进行对比分析法外,还必须采用因素分析法,按成本项目逐项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原因。成本升降因素主要有:
(一)由于产量、质量和品种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二)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定额增减和价格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三)由于生产工艺、设备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四)由于职工人数的增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工资总额变动等对成本的影响;
(五)由于费用增减对成本的影响;
(六)由于严重气候和重大责任事故及其他原因对成本的影响。
第五十九条 采用目标成本(定额成本)方法计算成本的企业,应着重进行按成本项目进行实际与定额的差异分析。
(一)实际与定额的差异:指实际消耗数量比定额消耗数量节约或超支的差异;
(二)定额变动差异:指材料、工时等消耗定额变动产生的差异;
(三)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购入价格和材料采购费用的变动而产生的与材料计划成本的差异。
第六十条 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加强技术经济分析与成本分析的结合,如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消除过剩功能,降低产品成本;开展产品质量分析,减少废次品,降低产品成本以及应用变动成本法,进行产量--成本--利润的分析等等。
第六十一条 进行成本分析,必须发动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作出努力。
通过成本分析的资料反馈,为成本的预测和控制提供信息,进一步完善全面成本管理的循环体系。

第八章 群众管理
第六十二条 班组核算是加强基层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核算和依靠群众搞好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负责班组核算的业务指导,车间主任必须支持班组核算员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第六十三条 班组核算员是负责班组核算和经济管理的工人核算员,应由群众选举产生,其职责如下:
(一)组织班组工人当家理财,宣传发动群众对生产耗费进行管理,搞好经济核算,实现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二)参加讨论和拟定各项消耗定额及费用指标,根据班组考勤员、记录员、材料员提供的有关资料,核算班组的实际生产耗费。
(三)及时公布班组有关指标和定额完成情况,开展经济分析,集中群众智慧,向有关领导提出增产节约、降低消耗、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见。
第六十四条 班组核算的内容应突出重点,简便易行,讲究实效。班组核算要同劳动竞赛、评比奖励相结合,要坚持群众核算同专业核算相结合,使班组、车间和厂部形成完整的厂内经济核算体系。

第九章 监督奖惩
第六十五条 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应接受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消极、敷衍,更不能刁难、阻挠。
第六十六条 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稽核制度,对成本的计划安排、实际开支和报表数据等进行复查核实,以保证内部的监督制约。
第六十七条 企业超额完成成本计划,在成本管理上有突出成绩,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对所承担的成本职责做出积极贡献的,应给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显著节约效果的,可按规定发给单项节约奖。
第六十八条 对不切实履行职责,造成浪费损失,致使成本超支,完不成计划指标,企业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应负相应的经济责任。个人因工作失职,导致成本上升,也应视其情节,给以批评、教育、扣奖或赔偿经济损失。
第六十九条 为维护财经纪律,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企业和个人,应按国家有关条例法令的规定给以制裁:
(一)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
(二)随意摊提成本费用,侵占国家收入;
(三)不按资金渠道,乱挤成本开支;
(四)弄虚作假,成本核算严重不实;
(五)损公肥私,挥霍国家资财。
第七十条 总会计师或财会人员,应严格履行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已知的违犯财经纪律行为,不抵制又不揭发的,应负连带责任。强迫或指使他人违犯财经纪律的,对检举、揭发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均应依法惩处。

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一条 本规程主要是对全国砖瓦企业的成本管理所作的统一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建材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第七十二条 本规程自一九八四年一月起试行。
第七十三条 国家有关成本的法令制度如有新的变动,应按新规定执行,并对本规程作相应修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的通知

哈政办综〔2010〕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九日





哈尔滨市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创建“三优”文明城市步伐,全面落实《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规定》,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门前四包工作监督考核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标准、奖惩分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对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关于门前四包工作进行的监督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城管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考核内容

  第五条 门前四包工作考核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和管理效果4方面内容。

  (一)组织领导。门前四包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及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制度建设。建立门前四包工作日常管理、检查考核管理制度和长效管理机制等情况。
  (三)资金投入。建立门前四包工作专项管理资金情况和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四)管理效果。门前四包工作签状率和达标率,门前容貌、卫生、绿化和亮化达标等情况。

  第三章 考核方式

  第六条 对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市、区、街三级考核。

  (一)市城管办和市园林、道桥、环卫、执法等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检查考核各区门前四包责任制组织实施情况;
  (二)各区城管办负责检查考核本区各街道办事处门前四包责任制日常管理情况;
  (三)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检查监督本辖区内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门前四包签状达标情况。

  第七条 街道办事处(重点地区管理处)对辖区内门前四包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每天日常巡查,每周不定期抽查,按月进行评比排名。每季度将排名前10名和后5名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名单上报区城管办。

  第八条 各区城管办组织区城管和园林等行业管理部门及城管行政执法局,对本区各街道办事处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每月考核一次,按季评比。同时,每季对各街道办事处上报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名单进行核查排名,其中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和香坊区要将本区前20名和后5名名单,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将本区前15名和后3名名单,分别上报市城管办。

  第九条 市城管办组织市园林、道桥、环卫、执法等行业管理部门对各区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情况每月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成绩。

  第十条 市城管办会同市文明办、市监察局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各区门前四包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成绩。

  第十一条 新闻媒体曝光的门前四包问题和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经核实后,按相关规定扣分,并纳入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成绩。

  第十二条 市城管办根据《哈尔滨市城市管理目标考评办法》,按季考核、半年评比、年终总评。于年末会同市文明办等部门对各区进行排名,对上报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进行核查评比,将考核结果在媒体上公示、组织评议,最终确定评比名次。

  第四章 奖惩办法

  第十三条 市、区城管部门将门前四包纳入市、区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当中,定期考核打分,并对各区、各街道办事处门前四包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第十四条 市、区政府每年对成绩显著、排名靠前的城区和街道办事处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其中,市政府关于门前四包专项奖励资金从城市管理“以奖代投”资金中统筹安排;区政府要设立门前四包专项奖励资金。

  第十五条 根据年度排名,全市每年授予前30名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门前四包优秀”标识牌,并予以奖励。对后10名的,悬挂“门前四包不合格”标识牌,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第十六条 对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不力的区、街道办事处取消年度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的评比资格,取消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年度评优选先资格。

  第十七条 对未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在信用评价、评优评先、授予相关荣誉称号等方面实行否决机制。月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由街道办事处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1年内累计3次不合格的,由区政府通报批评。拒不履行门前四包责任的,由市城管部门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 对门前四包不达标、且拒不整改的临街单位和个体业户,由城管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有关法规、规章进行处罚;有关法规、规章未作规定的,依据《哈尔滨市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制规定》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城管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1日起施行。



贵州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21号

  《贵州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赵克志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四日

贵州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发挥城乡建设档案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建设档案,是指在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移交、管理、利用城乡建设档案,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城乡建设档案实行城市、县人民政府属地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城乡建设档案事业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保障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市、县城乡建设档案馆(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建设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七条 城乡建设档案馆(室)馆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建设档案工作。

  第二章 城乡建设档案的移交与接收

  第八条 城乡建设档案馆(室)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

  (一)城乡勘测、规划档案;

  (二)城乡建设工程档案;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四)文物古迹保护档案;

 (五)城乡建设基础档案;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城乡建设档案。

第九条 城乡勘测、规划档案包括:

 (一)编制城乡规划所需的、经过评审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压覆矿产等地质工作成果报告;

 (二)编制城乡规划所必要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成果副本;

 (三)城乡地形图、城市地下管网普查、补测成果档案;

 (四)依法批准的城乡、城镇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乡近期建设规划及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业、专项规划文本、图件及相关基础文件、电子档案。

   第十条 城乡建设工程档案包括:

 (一)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档案,包括工厂、住宅、商业、机关、学校、社会公益事业及其他公共建筑工程档案;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城市道路、轻轨工程、广场、停车场、桥梁、涵洞、隧道和排水管网、照明、污水处理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等;

 (三)公用设施工程档案,包括城市水源地、城市给水厂、站、管网及附属设施、城市燃气储气库、站、管网及附属工程、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等;

 (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包括铁路运输站台建设、汽车长途客(货)运场(站)设施、机场、港口码头;铁路隧道、河道、公路及输油、输气管道经过城市段的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等;

 (五)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和城市标志性设施、雕塑工程档案等;

 (六)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垃圾处理设施、公厕、垃圾转运站及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工程档案;

 (七)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档案;

 (八)电力、通信、广播电视、邮政设施建设工程档案及有关现状图等;

 (九)村镇建设工程档案,包括建制镇、集镇市政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工程档案;

 (十)军事工程档案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地下管线(道)工程档案和综合管线图。

  第十二条 文物古迹保护档案包括革命遗址、纪念性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的历史照片、图张、历史记载和修缮记录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第十三条 城乡建设基础档案包括下列档案:

 (一)城乡历史沿革、历史文化遗迹、地名、各项建设和设施发展史等文件;

 (二)城乡规划、建设、房地产、市政公用、土地、环境保护、文物、园林、环境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设计、科研等单位以及各类开发区形成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文件;

 (三)有关城乡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计划、统计和设计、施工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图等城乡建设文件。

  第十四条 房地产权属档案是城乡建设档案的组成部分,房地产权属档案包括:

 (一)房地产权利人、房地产权属登记确权、房地产权属转移及变更、设定他项权利等有关的证明和文件;

 (二)房屋及其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权属界定位置图;房地产分幅平面图、分丘平面图、分层分户平面图等;

 (三)房地产产权登记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房屋登记簿、房产登记申请书、收件收据存根、权属变更登记表、房地产状况登记表、房地产勘测调查表、墙界表、房屋面积计算表、房地产登记审批表、房屋灭籍申请表、房地产税费收据存根等;

 (四)反映和记载房地产权属状况的信息资料,包括统计报表、摄影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片、计算机软盘、光盘等;

 (五)其他有关房地产权属的文件资料,包括房地产权属冻结文件、房屋权属代管文件,历史形成的各种房地产权证、契证、帐、册、表、卡等。

  房地产权属档案由房屋权属登记部门负责接收和管理。

  第十五条 向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的城乡建设档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十六条 形成的城乡建设档案,按照下列时限移交:

 (一)城乡建设工程档案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

 (二)城乡规划区内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3个月内,向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形成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在普查、测绘结束后3个月内,向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

 (三)城乡勘测规划档案、文物古迹保护档案、城乡建设基础档案,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1至5年内,向当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明确收集、编制、移交建设工程文件的责任和要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认真收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及时向建设单位移交,监理单位应当协助建设单位监督、检查各单位工程文件的形成、立卷、归档。

 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报请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档案进行验收。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接收档案后,应当出具城乡建设档案移交证明。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应当将城乡建设档案移交证明纳入产权产籍档案。

 第十八条 改建、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原工程档案,重新编制工程文件,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3个月内向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管理,尚未将地下管线工程管理纳入城市基本建设程序的,应当组织对已有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补充测绘,所形成的普查和补充测绘成果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由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统一接收和管理。

 第二十条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城乡建设档案馆(室)移交。

 第二十一条 地下管线管理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将修改补充的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报送工程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

  第三章 城乡建设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二十二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城乡建设档案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秘级划分规定确定密级,涉密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档案馆(室)及其他保管城乡建设档案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以确保城乡建设档案的完整收集、安全保管、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第二十四条 城乡建设档案馆(室)应当加强对城乡建设档案形成、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工作的指导,并提供免费咨询。

 第二十五条 城乡建设档案馆(室)应当向社会公布开放的城乡建设档案。

 第二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持合法证明可以免费利用已开放的城乡建设档案。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可以利用建设地点及其邻近地域的城乡建设档案,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城乡建设档案馆(室)应当为其利用提供方便。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向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档案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城乡建设档案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铁路、交通、水利、机场建设以及林业、文物保护等专业档案与本办法规定的城乡建设档案交叉重合的部分,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所在地城乡建设档案馆(室)报备。

 第三十三条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形成的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