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6:37:50  浏览:96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


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结合我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现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农村个体工商业对促进农村商品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各地应当根据中央[1984] 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农村个体工商业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继续放宽登记管理范围。
(一)农村居民,凡拥有一定资金、场地、设备等生产经营条件,具有一定生产技术和经营经验,较长时期(一年有三个月以上)从事工业、手工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商业、房屋修缮业、运输业和贩运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均可作为农村个体工商业户(者),进行登记管理
,发给营业执照。
(二)要求出县、出省做工的农村手艺匠人,可按规定发给“外出做工许可证”,要求发给营业执照的,也可发给营业执照。
二、农村个体工商业的经营范围,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区别对待。
(一)对于当前农村最需要的手工业、加工业、修理业、运输业、贩运业、商业、服务业、小能源以及各种为产前产后服务的行业,要热情支持,鼓励发展,及时办理登记发照。
(二)允许农民将分散的工、副业产品如沙石、石灰、砖瓦、预制件、竹藤制品,三类农副土特产品和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任务后的一、二类农副土特产品收集起来,运销出去。
(三)允许农村个体工商业户(者)自愿组合起来,在车站、码头、集镇兴办行栈和货栈,为农副土特产品开拓销路。
(四)允许农民自办、联办屠宰场,并经营牛、羊肉和计划外的猪肉。
(五)允许农村个体工商业户(者)开粮店经营议价粮油。
(六)允许农民在旅游和游览区开办旅馆,经营饮食、照相业务和出售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但要服从风景名胜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摊点要按照规定和标准修建。
(七)允许农村个体工商业户(者)利用当地资源,同国营、集体、城镇个体工商业户联办各种生产加工、修理服务、贩运等业务,不受行政区域限制。但跨县联办的,须持所在乡或大队证明,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照后,方能开业。
(八)对技术性较强的农机具、机动车辆、农用电器修理及承建房屋、生产承重预制构件等行业,要经过技术考核,持有合格证明,才能发给营业执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经营饮食、食品、医药、运输、刊刻、旅店、图书、报刊、计量器具和兴办小煤窑等小矿业,必须经有关部
门审查同意后,才能发给营业执照。
(九)农村个体工商业户自理口粮要求到集镇务工、经商和办服务业的,只要自己能解决房屋和营业店堂,都应当支持,尽量提供方便,以利于小集镇的建设。
三、农村个体工商业户由于业务需要,可以按规定请帮手、带学徒、招聘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对技术性和劳动密集性较强或有特殊技艺的农村个体工商业户,请帮手、带学徒超过国务院规定的,经县、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发给临时营业执照,以利于传播技艺,发展生
产。
城镇退休职工,除病退者外,有传统技艺或能够恢复发展名特产品的,可以不受地区限制,接受农村个体工商业户的招聘。愿意带学徒、传授经营管理技术的,也可以允许到农村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其退休待遇不变,保留城市户口。
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个体工商业领导,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川府发[1983] 159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个体经济管理机构。计划、农业、乡镇企业、商业、供销、粮食、物资、交通、税务、物价、银行、公安、卫生、城建、环保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尽其责,?
莞髯缘囊滴裰澳埽忧抗芾恚古┐甯鎏骞ど桃祷а刈派缁嶂饕骞斓澜】捣⒄埂?
五、农村个体工商业户,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服从有关部门的管理,按规定缴纳税款和管理费用。不准偷税漏税,不准掺杂使假,不准欺行霸市,不准哄抬物价,不准破坏国家资源,不准进行其它违法活动。违者,由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
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保护农村个体工商业户的正当权益。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无偿占有他们的资金、设施和物资。向农村个体工商业户收取费用,除省政府已有规定的外,必须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对擅自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侵犯个体工商业户合法权益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严加制止
。个体工商业户也有权拒付或向政府和主管部门或人民法院提出控告。



1984年9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教卫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拟定的《天津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规定》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教卫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拟定的《天津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规定》
天津市政府


通知
有农业的区及各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教卫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拟定的《天津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规定》,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使用规定
第一条 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广筹教育经费,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财政、税务、教育等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使用工作。
第三条 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各企业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附加率为3%,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有关具体事项按市财政局《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财预〔1994〕8号)和《关于征收教育费附加的补充规
定的通知》(财预〔1994〕28号)文执行。
农村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按年销售收入的2‰—4‰计征。农民按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5—2%计征(包括在农民负担的5%之内)。具体征收工作由乡(镇)政府负责,乡征乡用。
第四条 区、县财政部门要建立“农村教育费附加”专户。由教育部门提出使用意见,商同级财政部门安排使用。
第五条 农村教育费附加应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第六条 农村教育费附加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能扣减,更不能挪用甚至取消。区、县财税部门每年应就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向区、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上级财政、教育、审计、监察等部门有权进行检查和监督,违者必究,从严处理。
第七条 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后,各级财政部门不得因此减少正常的教育经费,更不准以农村教育费附加充抵国拨教育经费。
第八条 在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同时,各级政府应继续提倡、鼓励社会各方面自愿、量力集资办学和个人捐资助学。具体办法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1994年9月7日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宣传提纲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宣传提纲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7]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普及工作,我们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大力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普及。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事关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意义,把宣传普及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本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好宣传工作方案,在劳动保障系统和广大用人单位、劳动者中广泛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使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用人单位、劳动者领会本法的精神,掌握本法的内容,自觉遵守和执行本法,为法律规定的落实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坚持正面引导,突出宣传重点
要全面介绍本法对《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作出了哪些修改完善,阐释为什么要作出这些修改完善,宣传作出这些修改完善的重要意义。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同认识,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回应和解释工作。要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宣传重点,尤其是要重点宣传《劳动合同法》针对一些用人单位不订立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和违约金条款、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不规范、劳动合同短期化等问题所作出的制度完善,及时消除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误解和疑虑。

三、改进宣传方式,注重宣传效果
宣传活动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用人单位,面向广大劳动者,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要广泛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包括与有关新闻单位密切合作,通过举行法律咨询活动、在主要媒体开辟专栏、答记者问、撰文进行法律解读、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通俗易懂地做好法律阐释工作,及时解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把法律原原本本地介绍给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使本法确立的各项劳动合同制度深入人心。

各地在宣传《劳动合同法》活动中,要注意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了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重要情况请及时向部里报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