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兰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9 16:21:22  浏览:886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兰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8】第5号


《兰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8月28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市 长 张津梁 二○○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兰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
第一条 为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第三条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
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的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建设、财政、规划、国土资源、价格、民政、税务、审计、监察、劳动保障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法定职责,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政府协调组织、集中供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主,以企(事)业单位集资建设和商品房小区配套建设为辅。
第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供应和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实行申请、审核、公示和轮候制度。
第六条 市发展改革、房地产、财政、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编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明确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项目布局和用地安排等内容。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市房地产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供应中的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优惠和免收政策,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充分考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需求,合理安排区位布局。
第九条 政府组织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本市土地供应年度计划,经规划部门选址后,以划拨方式优先供应。
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按照政府组织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可以采取项目法人招标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由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机构直接组织建设。
第十条 在商品房小区中配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在项目出让条件中,明确配套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总面积、单套建筑面积、套数、套型比例、建设标准以及建成后移交或回购等事项,并以合同方式约定。
第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当严格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
规划、建设部门在对经济适用住房进行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时,应当对套型面积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责令纠正。
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将经规划、建设部门审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套型面积报市房地产部门复核备案。
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设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政府住宅建筑规范,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做到经济适用、安全环保、节能节地。
第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依法承担保修责任。
经济适用住房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和良好社会责任的单位实施。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竣工后,应按规定及时进行决算,并进行竣工决算审计。
第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可以采取招标方式选聘具有资质的物业企业实施物业服务,也可在辖区社区的监督指导下实行自治管理,提供居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业服务。
经济适用住房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监督应当按照建设部、财政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价格管理


第十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由建设成本、税金和利润组成。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住房,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利润控制在3%以内;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单位直接组织集资建房,应按含税成本价格供应,不得有利润。
第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基准价格及浮动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规定费用外任何未予公布的费用。
第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在销(预)售前,建设单位应当对其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销(预)售价格,按照分管权限申请价格部门办理报价审批手续。
未经价格部门审批核定经济适用住房销(预)售价格的,房地产部门不予核发《经济适用住房销(预)售许可证》。
第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供应中的经营性收费,实行交费登记卡制度。交费登记卡由价格部门向建设单位核发。
有关单位在收取相关经营性费用时,应当如实填写交费登记卡。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收取费用。


第四章 申请与配售


第二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由市、区住房保障部门按照限定的价格,统一组织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供应。
第二十一条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具有本市常住城镇户口(不包括学生户口);
(二)申请家庭属无房户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5%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三)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未婚及婚后离异、丧偶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人年龄应当在25周岁以上。
第二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实行街道、区、市三级审核和街道、市两级公示制度。
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公示期为15天。
第二十三条 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家庭应当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如实填写《兰州市城镇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核表》(以下简称《审核表》),并如实提供家庭成员户籍证明和家庭住房、家庭年收入等证明材料。
第二十四条 《审核表》经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社区或者工作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连同相关申请证明材料报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受理后应当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并通过审核材料、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公示等方式对申请家庭收入、家庭住房等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在《审核表》上签署意见后,报区住房保障部门;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区住房保障部门会同区民政部门对申请家庭进行复审,对符合条件的,报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 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家庭材料进行复核,并在市级媒体或者兰州房地产网进行公示,对于符合条件的,核发《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以下简称《准购证》);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对街道、区、市三级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第二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应当在取得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销(预)售许可证后,进行配售。
第二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配售前,市房地产部门应将建设项目信息向社会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房源位置、户型标准、销售套数(包括预留用于拆迁安置的住房套数)、基准价格、建设单位、配售程序、监督电话等。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房源信息公布后,有购房意向且已取得《准购证》的申请家庭,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配售登记。
第三十条 对取得《准购证》并已进行配售登记的申请家庭,由市、区住房保障部门按照住房困难程度和申请顺序组织配售。
已获得选房资格的申请家庭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办理购房手续;未获得选房资格的申请家庭进入轮候。
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选房后又放弃的,由轮候申请家庭递补。
第三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配售过程中,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和市政工程建设用地涉及的被拆迁家庭以及严重残疾人员、优抚对象、复员军人、劳动模范等住房困难家庭可优先配售。
第三十二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不得超过《准购证》记载的核准面积。
超过核准面积的部分,由购房人按照新购住房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的市场价格购买。
第三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购房后,凭《准购证》及相关手续办理房屋权属登记。
房屋产权登记部门在审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应当在审验税务机关开具的清税证明或者减、免税证明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在《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超过核准面积的部分以市场价购买的面积也应注明。
第三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拥有有限产权,只能自住,不得出租、出借以及从事居住以外的其他活动。
除购房按揭外,经济适用住房不得进行抵押。
第三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配售后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确需转让的,由原购房人向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回购,回购价格由市价格部门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
第三十六条 因继承、离婚析产或者司法判决、裁定、调解等原因转移经济适用住房房屋产权的,受让方应当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并经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核准。
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房条件的,由政府回购或者受让方补交价格差后取得完全产权。
第三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配售5年后,允许上市交易。交易时,须按照配售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50%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购房人也可在补缴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价差后取得完全产权。
第三十八条 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了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回购。
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向取得《准购证》的申请家庭配售。


第五章 单位集资建房


第三十九条 企(事)业单位集资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纳入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计划管理。
第四十条 单位集资建房应当是拥有合法自用土地,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和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单位集资建房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
任何单位不得利用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进行集资建房。
第四十一条 单位申请集资建房,应当向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一)单位集资建房申请和《项目审批表》;
(二)经济适用住房计划;
(三)国有土地使用证(证载土地为非住宅用地的,应提供规划部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意见);
(四)清房汇总表;
(五)经职代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公示通过,并报主管部门审核的集资方案和职工集资建房花名册;
(六)住房公积金缴存清单或者用以证明职工身份的社保资金缴存证明。
对通过集资建房实施危旧房翻建改造的,应当由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出具鉴定意见,并提供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的证明。
第四十二条 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单位集资建房材料进行审查公示,并将集资建房花名册转房屋权属登记部门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批复;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三条 参加单位集资建房的供应对象,应当限定在本单位符合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单位集资建房在满足本单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后,房源仍有剩余的,由政府调剂向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出售,或者由政府以成本价收购后作为廉租住房。
第四十四条 已领取住房补贴的职工,不得参加单位集资建房。
已享受福利分房、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者已参加单位集资建房的,其住房已达到控制标准的职工家庭,不得再次参加单位集资建房。
第四十五条 严禁任何单位借集资建房名义,变相实施住房实物分配或者商品房开发。
第四十六条 单位集资建房应当按照市价格部门核定的价格向职工出售,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提供补贴。
第四十七条 单位集资建房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持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集资建房名单及其他材料,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市、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后期管理。
对已取得《准购证》但尚未购房的家庭,在收入、住房情况发生变化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及时取消准购资格。
第四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以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方式进行商品房开发。
第五十条 在经济适用住房监督管理中,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一)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用途的,由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擅自修改图纸超过控制面积标准及控制比例违规建设的,由市规划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
(三)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及违规收费的,由市价格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擅自向未取得《准购证》的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地产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收回;
(五)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住房和其他相关情况,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地产部门追回;
(六)对未满规定的限制年限和未补交收益擅自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地产部门责令原购房人按同类、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补交差价;
(七)对未取得完全产权的经济适用住房用于出租、出借的,由市房地产部门责令纠正;
(八)对未经批准,单位擅自组织集资建房的,市房地产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按普通商品住房向购房职工收取差价,并提请其主管部门对单位负责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十一条 市、区住房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和红古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施行后尚未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执行本办法有关申请和配售管理、价格管理、监督管理等规定;已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仍按原有规定执行。此前已审批但尚未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凡不符合本办法规定内容的事项,应当按照本办法做相应调整。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兰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05〕第5号)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转发市城建委关于《湖州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评标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转发市城建委关于《湖州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评标办法》的通知

湖政办发[2001]70号



  市城建委关于《湖州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评标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六月十九日


                 湖州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评标办法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

  为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使招标评标工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评标办法。

  第一条:适用范围
  1、凡实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建筑工程,均按本评标办法执行;
  2、重点工程的招标评标办法另行制定;
  3、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及个人投资的项目可由招标人自行制定评标办法;
  4、市政工程、装饰工程、仿古建筑、园林绿化工程的招标评标办法可根据其工程的特点可由招标人自行制定评标办法。
  以上由招标人另行或自行制定的评标办法,须经招投标管理部门审核。

  第二条:投标单位的确定
  1、凡实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投标报名应在市建设工程施工发包承包交易中心进行登记,并由招标人负责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但投标单位不得少于六家;
  2、招标人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单位中选择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按以下方法选择:
  ①工程概算造价在400万元人民币(含400万元)以下的招标项目,由招标人随机抽签抽取;
  ②工程概算造价在4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招标项目,按投标单位上二年度企业业绩分从高到低排列中选择;
  以上企业业绩以本办法第十条为计算依据;
  3、凡实行邀请招标的项目,投标单位不得少于三家,由招标人负责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并由招标人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单位发投标邀请书;

  第三条:招标类型
  1、采用无标底标招标有标底评标;
  2、采用建筑工程综合费率招标,此办法仅适用于八层以下(含八层)住宅。

  第四条:标底及有效标的确定
  1、实行无标底招标的,标底为全部投标单位报价中去掉一个最高价和去掉一个最低价后的算术平均值。民用建筑投标报价应在标底的+3%和-7%之间(含+3%、-7%)为有效标,否则为无效标;工业建筑及构筑物投标报价应在标底的+3%和-9%之间(含+3%、-9%)为有效标,否则为无效标;
  2、实行综合费率招标的,按工程类别判定费率,以判定的费率为上限值,并以判定费率为基数下浮十个百分点为下限值,投标综合费率应在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含上、下限值)为有效标,否则为无效标。

  第五条:评标程序
  1、二类(含二类)工程以上的项目,由评标委员会或评标小组先对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对招标文件响应程度进行评审,获得通过后进入商务标的评定;
  2、商务标评审阶段,是指在技术标评审通过后,对投标报价或投标综合费率进行评审;
  三类(含三类)工程以下的项目,商务、技术标同时进行评审;
3、企业信誉的评审,是指对投标单位企业信誉、业绩综合实绩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班子的评定;

  第六条:评标分值组成
  评标总分值由技术标、商务标和企业信誉三部分组成,按工程类别和特点的不同设定三部分权重。总分值为100分。
  特、一类工程:技术标的权重为:35%;商务标的权重为:50%;企业信誉的权重为:15%。
  二类工程:技术标的权重为:25%;商务标的权重为:60%;企业信誉的权重为:15%。
  三类(含三类)以下工程:技术标的权重为:15%;商务标的权重为:70%;企业信誉的权重为:15%。

  第七条:技术标评定分值(100分)
  1、特、一类工程
  ①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等级、施工工期的,评定分值:4—6分;
  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评定分值:5—8分;
  ③施工进度计划表及网络图,评定分值:8—10分;
  ④施工班子及人员组织,评定分值:8—12分;
  ⑤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评定分值:15—20分;
  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评定分值:5—8分;
  ⑦环境保护措施,评定分值:0—4分;
  ⑧施工技术方案及关键部位技术措施,评定分值:15—20分;
  ⑨施工机械配置的选用及合理性,评定分值:5—8分;
  ⑩十项新技术运用,评定分值:0—4分;
  二类工程
  ①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等级、施工工期的,评定分值:4—8分;
  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评定分值:5—8分;
  ③施工进度计划表及网络图,评定分值:8—10分;
  ④施工班子及人员组织,评定分值:8—12分;
  ⑤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评定分值:15—20分;
  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评定分值:6—10分;
  ⑦环境保护措施,评定分值:0—4分;
  ⑧施工技术方案及关键部位技术措施,评定分值:15—20分;
  ⑨施工机械配置的选用及合理性,评定分值:5—8分;
  三类(含三类)以下工程
  ①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质量等级、施工工期的,评定分值:8—10分;
  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评定分值:8—10分;
  ③施工进度计划表及网络图,评定分值:8—10分;
  ④施工班子及人员组织,评定分值:20—30分;
  ⑤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评定分值:20—30分;
  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评定分值:6—10分;
  上述分值合计时,去掉评委的一个最高和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值,并保留两位小数。

  第八条:商务标评定值(100分)
  1、投标综合费率评定
  招标人在开标前,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有效标费率范围,在下限值上加1%、加2%、加3%厖加9%和下、上限值11种费率中抽取一种,作为基准费率。投标单位有效标的投标综合费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费率(保留小数点后二位,第三位四舍五入)。招标人根据以下A、B、C、D、E五种计算方法在开标前随机抽取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出复合费率(保留小数点后二位,第三位四舍五入)。
A:基准费率×10%+平均费率90%=复合费率
B:基准费率×20%+平均费率80%=复合费率
C:基准费率×30%+平均费率70%=复合费率
D:基准费率×40%+平均费率60%=复合费率
E:基准费率×50%+平均费率50%=复合费率
  各投标单位的投标综合费率与复合费率相比,按以下公式求出百分比K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第二位四舍五入。)
有效标的投标费率—复合费率
K=--------------------------------------------------×100%
复合费率
  a、K值等于零,得基本分100分
  b、K值不等于零时,K值每+0.1%,在基本分上扣0.6分,K值每-0.1%在基本分上扣0.3分,扣完为止。
  3、无标底招标的评定
  取各投标单位有效标的投标报价的算术平均值为平均价(保留小数点二位,第三位四舍五入),前款标底为标底价,招标单位在开标前,根据以下A、B、C、D、E五种计算方法抽取一种,计算出复合价。
A:标底价×10%+平均价×90%=复合价
B:标底价×20%+平均价×80%=复合价
C:标底价×30%+平均价×70%=复合价
D:标底价×40%+平均价×60%=复合价
E:标底价×50%+平均价×50%=复合价
  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与复合价相比,按以下公式求出百分比K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第二位四舍五入)。
投标报价—复合价
K=------------------------------- ×100%
复合价
K值计算出后,查计分表计分。

  第九条:企业信誉评定分值(100分)
  1、投标单位上二年度企业信誉、业绩
  ①通过 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评定分值:10分;
  ②企业资质:一级资质,评定分值:10分;
  二级资质,评定分值:8分;
  三、四级资质,评定分值:5分;
  ③工程质量获得过“鲁班奖”的, 评定分值:20分;
  ④工程质量获得过省“钱江杯”或“省文明标化”工程的,评定分值:15分;
  ⑤工程质量获得过市“飞英杯”或“市优胜标化”工程的,评定分值:10分;
  ⑥工程质量上二年度平均优良率在40%(含40%)以上的,评定分值:15分;
  ⑦上二年度内合计承包非市内建筑工程:
  a、承包合同造价在100至1000万元(含1000万)以内的,评定分值:3分;
  b、承包合同造价在1000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评定分值:8分;
  c、承包合同造价在5000万元以上的,评定分值:13分;
  以上仅指本市企业。计分以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及施工承包协议书为依据;
  ⑧企业年检不合格的,应扣分值:-10分;
  2、项目经理资质及上二年度的业绩
  ①建筑一级项目经理的,评定分值:7分;
  ②建筑二级项目经理的,评定分值:5分;
  ③建筑三级项目经理的,评定分值:3分;
  ④建筑四级项目经理的,评定分值:1分;
  ⑤单位工程获得省级及其以上优质工程(指“钱江杯”、“鲁班奖”及省文明标化工程)的,评定分值:25分;
  ⑥单位工程获得过市“飞英杯”或“优胜标化”工程的,评定分值:12分;
  ⑦单位工程获得过优良工程或文明标化工程的,评定分值:5分;
  以上获奖工程均不得累计,以最高获奖工程计算分值,即:本条第1款第3、4、5项不得重复计算,第4或第5项中不作累计,本条第2款同前。上述信誉、业绩等均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计、核定为准。
  非本市企业以获奖证书为准,优良率、项目经理业绩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
  承担中标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6个月内(以开标时间为计算起)不得参加第二次投标中的项目经理,否则本条评定分值按0分计算;

  第十条:评标分值汇总及定标
  1、各投标单位最终得分按下列公式汇总:
  最终得分=技术标得分×技术标权重+商务标得分×商务标权重+企业信誉得分×企业信誉的权重
  2、投标单位的最终得分若出现并列或与最高得分者差3分(含3分)的,由评标小组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总分高的前1至2名为中标候选人。
  3、投标单位的最终得分前2名差距大于3分(不含3分),则最高得分者为中标单位。
  4、当所有投标单位的标书中只有一家投标单位的标书为有效标,其余均为无效标时,则有效标的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第十一条:评标小组组成
  评标小组人员由评委库的专家和招标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三、四类工程招标单位二人、评委库专家三人;二类工程招标单位二人、评委库专家五人;一类及以上工程招标单位三人、评委库专家六人。评委库的专家由招标单位在招投标管理站的专家评委库中随机抽取。

  第十二条:变更规则
  招标单位在执行本《办法》时,不得随意变更各项计算方法,确需变更,则需招标投标管理站审核同意。变更后的评标方法须随招标文件一并发至投标单位。

  第十三条:时间划分
  本办法中“上二年度”指1999年、2000年度,并以奖状注明“一九九九年度或二零零零年度×××杯”为准;
  “飞英杯”及其以上等级的获奖工程,市优胜文明标化工地及其以上的获奖工程,以获奖证书注明的年度为准;构筑物获奖参照同类等级计分。

  第十四条:监督管理
  市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评标活动的监督,发现评标活动中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及时纠正,依法查处。
  本《办法》由市招标投标管理站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五件违规处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五件违规处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各直属院校:
现将《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试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资金组织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试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贷款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试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资金管理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试行)》、《
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人员违反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落实过程中,一是要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使人人知晓规定内容,充分认识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二是要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对于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要
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各级行要加大检查力度,通过常规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特别是要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型来促进规定的落实,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内控建设。此件要分解落实到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并转发至县(市、区)支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财务会计工作,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规章制度的范围是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法规、制度和中国农业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财务会计工作责任人员,包括各级行领导(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含固定工、合同工)。
第四条 对于违反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工作责任人员,依照本办法予以下列相应处理:
(一)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扣发奖金、岗位津贴或目标责任津贴,降低工资等级,赔偿经济损失,没收违规所得。
(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四)其他处理:停职、免职、下岗待聘、解聘、限期调出、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以上处理可以并处。
第五条 对违反规定并已触及刑律的,移交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业务操作人员违规的处理
第六条 办理财务会计业务人员的违规行为主要有:
(一)不坚持钱账分管,当日核对账款,现金收付换人复核,账表凭证换人复核的;
(二)不坚持双人临柜(出纳柜员制除外)、双人管库、双人守库、双人押运的;
(三)私自动用库款、营业用款、金银、外币、有价证券和其他款项的;
(四)不坚持当时记账、账折核对,当日记账、总分核对以及内外账和各种往来账的定期核对,导致账账、账表、账证、账款、账实不符的;
(五)报表的编报弄虚作假,数据有失真实性的;
(六)财务会计档案保管不当,造成霉变、毁损、遗失、被盗、火灾等损失的;
(七)财务会计出纳人员离岗离职,不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的;
(八)临时离岗,款箱、账箱不加锁或擅自交他人代管,交接班、临时代办不办交接手续的;
(九)不坚持执行印、押、证、机分管分用,相互制约的;
(十)对印、押、证、机管理不善,发生印、证、机丢失,密押泄密的;
(十一)不坚持执行重要空白凭证保管、领用、登记、销号制度和进行表外科目核算的;
(十二)对借据要素不全和未经本单位有权审查人批准的贷款办理了放贷手续的;
(十三)结算中故意压票、退票,拖延支付,受理无理拒付,擅自拒付退票,查询查复互相推诿,差错处理不及时,影响汇路畅通的;
(十四)结算中签发空头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办理空头汇款的;
(十五)在票据结算业务中玩忽职守,违反操作规程对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或贴现的;
(十六)利用工作之便,盗用联行资金或挪用客户存款的;
(十七)违反电脑处理业务管理的操作规定,擅自修改应用程序,造成数字丢失、泄密的;
(十八)截留、转移收入,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的;
(十九)不按规定计提各项收入、支出,违规列支应收款项及其他占款的;
(二十)违反固定资产购建管理规定处理有关资金、财产账项的;
(二十一)不按规定核销呆账贷款,收回已核销的呆账贷款未按规定入账挪作他用的;
(二十二)对违规的财务会计行为不予制止和纠正,也不向单位领导及时反映,或在制止无效时,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的;
(二十三)其他违规行为。第七条对业务人员的违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损失大小、影响程度,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发现初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罚款;情节较重但未造成后果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一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再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两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情节较重但未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处分,扣发
三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连续三次违规,但未造成后果的,无论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下岗待聘,扣发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
(二)违反规章制度,情节严重或导致案件、事故,造成影响和经济损失的,分别给予以下处罚:违规情节严重,后果较轻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违规导致发生10万元以下经济案件或造成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严重事故,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违规导致发生10万
元以上经济大案或造成5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严重事故,给予行政记大过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 管理人员违规的处理
第八条 管理人员是指各级行财务会计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基层营业单位负责人,其违规行为主要有:
(一)对有关财会工作的规章、制度、规定、通知等,不按要求及时传达贯彻,贻误工作的;
(二)对财会工作状况不作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不及时,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管理混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三)对财会领域内发生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重大问题不向上级报告或报告迟缓,贻误时机的;
(四)参与策划违规会计行为或对领导指使的违规行为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进行制止和反映的;
(五)对内部资金管理、监督失控,导致非生息资产不合理增加的;
(六)期末乱调科目、账户、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
(七)对履行职责的财会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八)用人失察或对已发现有问题的人员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的;
(九)其他违规行为。
第九条 对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未导致严重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扣发1~3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发生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经济大案或严重事故,造成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警告至撤职处分。
(二)发生重大、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诈骗案涉及的金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处理。

第四章 各级行领导违规的处理
第十条 各级行领导的违规行为主要有:
(一)对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的财会方面的法规、制度、办法不传达、不贯彻执行的;
(二)截留或转移业务收入、利润,刮挤乱摊成本或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的;
(三)不根据业务量和业务发展需要配备财会工作人员的;
(四)对已暴露的重大隐患、漏洞不重视,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损失的;
(五)对本行发生的重大问题,查处不力,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规定进行固定资产购建的,按规定应予报批而没有报批的,项目实施应公开招标而未招标的;
(七)带头违反财会制度或指令财会部门违规操作的;
(八)用人失察或对已发现的有问题人员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九)其他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 各级行领导在领导财会工作中,有违规责任的,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未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发生10万~50万元经济大案或严重事故,造成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二)发生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诈骗案涉及的金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处理。
(三)发生特大经济案件并造成5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在追究其有关领导责任的同时,根据情节轻重,要追究上一级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第五章 违规处理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 违反规章制度,除按本办法受到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根据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获得的违规性所得,全部没收。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共同违规的,视个人在违规活动中所负责任分别处理,负主要责任的从重处理,负次要责任的从轻处理。
第十四条 因违反规章制度,受到行政处分的,其职务、工资、专业技术职务按总行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违反上述各条款,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重处理:
(一)明知故犯的;
(二)屡查屡犯的;
(三)拒不承认错识的;
(四)毁灭证据的;
(五)阻碍、抗拒检查或拒不纠正错误的;
(六)强制下属人员违规的。
第十六条 违反上述各条款,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理:
(一)技术性原因造成的问题;
(二)初次违规能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
(三)违规情节轻微,态度较好的;
(四)具体业务人员抵制无效,被迫执行并向上级报告的;
(五)积极协助查清情况并挽回损失的。
第十七条 因违规被处罚的人员对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处分决定或违规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行有权部门书面提出申诉,上级行有权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复审期间不停止原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执行与监督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各级行领导负责贯彻执行。检查发现违规违章行为,由具体组织检查的行处或部门直接行政领导负责按照本办法提出处理意见,属权限范围内的,可直接处理,超权限的报上级行批准。
凡违规违章行为,已构成案件的,分别交由监察、保卫部门查处。
凡违规违章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分别交由各级行监察、人事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 受到经济处罚的个人,应在接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没款项,逾期不缴的,由财会部门根据处理通知,从被处罚的个人工资中扣收。
第二十条 建立违规违章登记制度。由各级行财会部门负责登记保存,详细记录违规违章的时间、内容、后果、处理情况等,并有行政领导及违规人员的签名盖章。
第二十一条 各级检查机构不按本规定严肃处理违规行为,有意隐瞒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违规处理的各项罚款由各级行按财务制度规定作非营业性收入。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保障资金组织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规章制度的范围是有关资金组织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法规、制度、条例和中国农业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资金组织工作责任人员。资金组织工作责任人员是指各级行领导(含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资金组织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含固定工、合同工、专职储蓄代办员)。
第四条 对于违反资金组织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予以下列相应处理:
(一)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扣发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四)其他处理:下岗待聘、解聘(含专业技术职务)、限期调出、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
以上处理可以并处。
第五条 对违反规定并已触及刑律的,移交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业务人员违规的处理
第六条 业务人员的违规行为主要有:
(一)有价单证管理方面:
1.有价单证未指定专人保管的,未视同现金管理的;
2.有价单证使用前加盖业务专用章的。
(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方面:
1.重要空白凭证未设置表外科目核算的;
2.重要空白凭证使用前加盖业务专用章的;
3.重要空白凭证账实不符的;
4.储蓄网点重要空白凭证超限额的;
5.重要空白凭证领入、保管未按规定执行,使用没有做到逐份销号的;
6.作废重要空白凭证未上缴事后监督的。
(三)储蓄会计核算基本制度方面:
1.开假存单(折)贪污或截留的;
2.吸储不入账挪用的;
3.未执行双人临柜(柜员制除外),钱账、章证未分管的;
4.未按规定记账造成总分、账款、账折不符的;
5.账务管理不善造成资料丢失的;
6.违反印章保管、使用规定,未做到章在人在,离柜收起,造成滥用、盗用、丢失的;
7.未按规定盖章或印章不清发案后造成责任不清的。
(四)储蓄所(柜)现金管理方面:
1.库存现金超限额的;
2.营业终了没有执行双人封包入库的;
3.挪用备付金的;
4.盗用库款的;
5.违反大额现金提取规定的;
6.违反备付金领取制度。
(五)挂失、托收、提前支取方面:
1.违规办理三项业务,出现假挂失储蓄存款被骗取的;
2.挂失未满7天办理续存或支取的;
3.对挂失人、提前支取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未查验并记载的。
(六)微机管理方面:
1.违反电脑储蓄操作规定,擅自修改程序,发生数据丢失,泄密或利用电脑为违法违纪活动提供条件的;
2.微机操作员密码通用,没有定期更换密码的;
3.业务数据磁盘没有按规定备份的;
4.不按规定设置、记载微机工作日志和电脑储蓄登记簿的;
5.柜员制监控流于形式的。
(七)事后监督方面:
1.事后监督与前台私自互相替班和同室办公的;
2.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监督失控的;
3.事后监督未履行监督职责,不按程序逐项逐笔审核凭证、账表,对存在差错和隐患未发现或未发查询通知书限期纠正的;
4.事后监督人员不坚持按月查库、不按月核对账目的。
(八)工作交接方面:
1.现金交接没有按券种登记的;
2.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没有登记起止号码的。
(九)定期储蓄存单小额抵押贷款方面:
1.没有核实存单,导致不法分子利用假存单办理小额抵押贷款的;
2.不按规定办理抵押存单登记、保管、止付的;
3.超限额发放抵押贷款的。
(十)代理信用卡业务方面:
1.办理信用卡取现不按规定索权、登记索权号码造成透支的;
2.未查验止付名单造成恶意透支的。
(十一)发行凭证式国库券方面:
1.凭证式国库券未纳入储蓄报表核算的;
2.未履行事后监督程序,造成截留、挪用资金的。
(十二)服务方面:
1.未坚持储蓄原则,不为储户存款保密的;
2.故意刁难顾客,与顾客发生争吵,严重影响中国农业银行声誉的。
(十三)安全保卫方面:
1.经办员擅自脱岗的,自卫设备、器具未做到妥放便取或失效未及时上报、修复的;
2.安全门未及时上锁的。
(十四)其他违规行为。
第七条 对业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一年内发现初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罚款。情节较重但未造成后果的,除批评教育外,扣发一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再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两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情节较重的,除通报批评外,扣发三个月
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连续三次违规或情节较重,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下岗待聘,扣发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
(二)违反规章制度,情节严重或导致发生案件、事故,造成影响和经济损失的(经济损失,是指案件或事故发生后查实的实际经济损失。下同),根据情节,直接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违规情节严重,后果较轻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违规导致发
生10万元以下经济案件或严重事故,造成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违规导致发生10万元以上经济大案或严重事故造成5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记大过至开除处分(专职储蓄代办员或合同制工人解除合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 管理人员违规的处理
第八条 管理人员违规行为主要有:
(一)对资金组织专业的重要规章、制度、规定、通知等,不按要求及时传达贯彻,贻误工作的;
(二)对业务人员发生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的;
(三)监督检查不力,管理混乱,造成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四)发现重要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重大问题不向上级报告或报告迟缓,贻误时机的;
(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意违反规章制度的。
第九条 对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未导致严重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扣发1~3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
(二)发生10万元经济大案和严重事故,造成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年内连续发生2起以上经济大案的,给予行政警告至撤职处分;
(三)发生重大、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诈骗案涉及的金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处理。

第四章 各级行领导违规的处理
第十条 各级行领导违规行为主要有:
(一)对有关资金组织方面的法规、制度、办法不传达、不贯彻执行的;
(二)支行没有根据业务量和业务发展需要配齐事后监督员的;
(三)忽视安全防范工作,对已暴露的重大隐患、漏洞不重视,未能及时解决,造成资金、有价证券和重要空白凭证流失、被抢、被盗、被骗的;
(四)对本行发生的重大问题,查处不力,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违反国家利率政策,擅自抬高利率的,虚报存款、弄虚作假篡改报表数字或用贷款转储,通过内部往来科目空收空付储蓄存款,以及用跨日、跨旬作账等办法调剂存款基数,指令资金组织部门或储蓄员违规操作的。
第十一条 对各级行领导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未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限期改正;
(二)发生10万~50万元经济大案或严重事故,造成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1年内连续发生2起以上经济大案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三)发生重大经济案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发生特大经济案件并造成5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在追究其有关领导责任的同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上一级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违规处理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 违反规章制度,按本办法受到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根据责任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获得的非法所得,全部没收。
第十三条 因违反规章制度,受到行政处分的,其职务、工资、专业技术职务按总行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违反上述各条款,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从重处罚:
(一)明知故犯的;
(二)屡查屡犯的;
(三)拒不承认错误的;
(四)毁灭证据的;
(五)阻碍抗拒检查或拒不纠正错误的;
(六)强制下属人员违规的。
第十五条 违反上述各条款,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罚:
(一)技术性原因造成的问题;
(二)初次违规能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的;
(三)违规情节轻微,态度较好的;
(四)经办员抵制无效被迫执行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反映的。
第十六条 因违规被处理的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处分决定或违规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行有权部门书面提出申诉,上级行有权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复审期间不停止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执行与监督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各级行领导负责贯彻执行。检查发现违规违章行为,由直接行政领导负责按照本办法提出处理意见,属权限范围内的,可直接办理,超权限的报上级领导批准。
凡违规违章行为,已构成案件的,分别交由监察、保卫部门查处。
凡违规违章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分别交由各级行监察、人事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 受到经济处罚的个人,应在接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没款项,逾期不缴的,由会计部门根据处理通知从被处罚的个人工资中扣收。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负责解释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贷款管理,规范贷款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处罚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规章制度的范围是有关贷款业务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法规、制度,中国农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事贷款发放、贷款管理到贷款收回各环节的贷款业务操作及管理人员。
第四条 对于违反贷款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给予以下相应处理:
(一)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发奖金和责任目标津贴、罚款、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四)其他处分:停职、免职下岗清收、下岗待聘、解聘、限期调出、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
以上几种处理可以并处。
第五条 对违反规定并已触及刑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贷款操作人员的违规处理
第六条 贷款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贷款调查人员违反《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和《中国农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第十条等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未按贷款管理制度和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有关要求对贷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承兑、贴现和开具信用证,下同)的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进行信贷调查,未核实抵押物、质物、保证人情况。
2.未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等级测评;未根据信用等级和贷款方式测算贷款风险度。
3.在对借款人、保证人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未向审查岗提交调查报告,或提交的调查报告内容不完整、调查报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对借款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问题隐瞒不报。
4.对借款人不向贷款人提供规定资料、不符合贷款条件和贷款管理规定的贷款或不符合承兑条件的银行承兑汇票,调查人在调查报告中未做说明。
(二)贷款审查人员违反《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第二十六条和《中国农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十五条等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未经贷款调查程序审查人员审查后签署意见,就提交审批人审批;
2.未按照规定内容对调查人员提供的贷款资料认真审查,对调查人员提交的贷款资料明显错误未能发现和更正;
3.未根据审查结果,提出贷与不贷以及贷款币种、金额、期限、用途、利率和方式等建议;
4.对不符合贷款条件和贷款管理规定的贷款申请及违反承兑条件的银行承兑汇票,未向审批人书面说明。
(三)贷款发放或汇票承兑、信用证等办理人员违反《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第二十六条和《中国农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贷款发放前未按规定办理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手续,或者手续明显有误;
2.未以统一印制的借款合同文本签订借款合同,或者借款合同填写要素不全;
3.对抵押、担保贷款,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贷款抵押、担保手续,使抵押、担保合同无效;
4.需要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物、质物登记手续和财产保险手续而未办理,或者需要办理重要权证、证明移交及保管手续而未办理;
5.未按贷款合同规定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6.未按规定使用贷款科目。
(四)贷款检查人员违反《中国农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第七章和第八章等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1.在贷款发放后未按规定进行信贷检查,或虽检查未有书面报告;有问题未经领导签批。
2.未建立贷款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对贷款风险进行定期分析;对发现问题未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报告。
3.未按时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到期催收通知书、贷款逾期催收通知书,并未按规定由借款人、保证人签收后收取回执。
4.对借款人改制或破产时,因主观原因未落实、清偿贷款,或贷款债权难以落实而未及时向主管行长或主管部门报告。
5.未建立辖区内贷款档案,没有完整记录贷款活动的全过程及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并妥善保管贷款登记资料。
第七条 对贷款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情节轻微,未造成贷款损失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二)情节严重,虽未造成贷款损失,但影响较大,给予警告处分,并调离原岗位。
(三)对违反规定,已造成贷款损失(指贷款已经核销或经有权部门认定已成为呆账待核销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理:
1.造成贷款损失50万元以下,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发2个月奖金或岗位津贴。
2.造成贷款损失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扣发半年奖金或岗位责任津贴。
3.造成贷款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原则上主要责任人要专职清收,视清收情况给予行政警告、记过、直至开除公职。
4.造成贷款损失500万元以上的,原则上主要责任人要专职清收,视清收情况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公职处分。
5.导致贷款损失应处以以下并罚:损失10万元以下,罚款1000元以下;损失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损失500万元以上的,要酌情罚款1万元以上。
6.下岗清收期间要扣发岗位责任津贴和奖金;下岗期间扣发岗位责任津贴和奖金,只发基本工资的80%。
7.为鼓励工作人员积极清收贷款,凡专职清收、下岗清收贷款者,3个月内清收回全部贷款的,可返还被扣发岗位责任津贴和奖金的80%,6个月内清收回全部贷款的,可返还被扣发岗位责任津贴和奖金的50%。

第三章 贷款审批人员的违规处理
第八条 贷款审批人员是指各级行行长(经理、主任),行长授权的主管副行长或贷款管理部门负责人。其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审批的贷款未经贷款调查和审查程序,没有调查材料或审查意见,逆程序操作。
(二)审批的贷款需经贷款审查委员会研究而未经审查委员会研究同意,自批自贷。
(三)未经授权和转授权而经营贷款、承兑银行汇票、开具信用证或为他人担保。
(四)违反按权限审批制度和授权范围,越权审批或化整为零变相越权审批。
(五)超出管辖区范围跨地区贷款;以优于一般贷款条件,给关系人发放贷款。
(六)承兑汇票签发没有承兑申请人提供的供销双方签订的合法商品购销合同,或者审批不符合贷款条件和贷款管理规定的贷款。
第九条 对贷款审批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情节轻微,未造成贷款损失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情节严重,虽未造成贷款损失,但影响较大,给予警告处分,并调离原岗位。
(三)对违反规定,造成贷款损失(指贷款已经核销或经有权部门认定已成为呆账待核销的),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处理:
1.造成贷款损失50万元以下,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发2个月奖金或岗位津贴。
2.造成贷款损失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扣发半年奖金或岗位责任津贴。
3.造成贷款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原则上主要责任人要停职清收,并视清收情况给予行政警告、记过、直至开除公职。
4.造成贷款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主要责任人停职清收,视清收情况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公职处分。
5.导致贷款损失应处以以下并罚:损失10万元以下,罚款1000元以下;损失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损失500万元以上的,要酌情罚款1万元以上。
6.停职清收期间扣发奖金;下岗清收期间要扣发岗位责任津贴和奖金;下岗期间扣发岗位责任津贴和奖金,只发基本工资的80%。

第四章 违规处理的其他规定
第十条 非信贷部门或非信贷人员未通过信贷部门实施贷款调查、审查与发放贷款,给予开除处分;行长批准由非信贷部门直接从事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和发放贷款的,给予撤职以上处分。
第十一条 乱用科目、发放贷款不入账和违反贷款比例管理发放贷款的,不论情节和后果,分别对直接责任人和批准人给予降职以上处分。为客户人民币贷款提供财产担保、变相担保的给予撤职以上处分,形成不良贷款或造成贷款损失的,以第九条的有关条款给予并罚。
第十二条 对下列违反贷款管理规定,造成贷款管理混乱或贷款发生损失,视后果和影响,由上级行对行长和主管副行长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经济处罚,并适当扣发奖金和责任目标津贴。
(一)未建立贷款审查委员会(审查小组);
(二)未建立贷款管理岗位责任制;
(三)未实行大额贷款专管制度;
(四)未配备信贷管理人员或信贷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五)未实行信贷人员离岗稽核制度。
第十三条 对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参与同一笔贷款的违规发放与违规管理的某个环节或整个过程,属共同责任,对共同责任应由错误做法的提出人或建议人承担主要责任,分不清提出人或建议人,由参与该笔贷款的决策人或主持人承担主要责任,对非主要责任人的处理可在对主要责任
人的处理基础上下降一个档次。
第十四条 决策人对下级单位提交的贷款管理报告未予认真对待和及时答复,造成贷款风险,应视情况根据本办法给予处罚。
第十五条 对发现违规案件应处理而未处理的,上级行应对袒护人给予通报批评,并督促处理。情况严重的,对袒护人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五章 执行与监督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各级行领导负责贯彻执行。检查发现违规违章行为,由具体组织检查的行处或部门直接行政领导负责按照本办法提出处理意见,属权限范围内的,可直接处理,超权限的报上级行批准。
凡违规违章行为,已构成案件的,分别交由监察、保卫部门查处。
凡违规违章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分别交由各级行监察、人事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受到经济处罚的个人,应在接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没款项,逾期不缴的,由财会部门根据处理通知从被处罚的个人工资中扣收。
第十八条 建立违规违章登记制度。由各级行有关部门负责登记保存,详细记录违规违章的时间、内容、后果、处理情况等,并有行政领导及违规人员的签名盖章。
第十九条 各级检查机构不按本规定严肃处理违规行为,有意隐瞒的,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 对违规处理的各项罚款由各级行按财务制度规定作非营业性收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文到之日起实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资金管理,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规章制度的范围是有关资金管理的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法规、制度和中国农业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资金管理工作责任人员。资金管理工作责任人员是指各级行领导(含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资金计划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
第四条 对于工作人员违规行为,依照本办法予以下列相应处理:
(一)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扣发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四)其他处理:停职、免职、解聘、下岗待聘、限期调出、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
以上处理可以并处。
第五条 对违反规定并已触及刑律的,移交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业务人员的违规处理
第六条 业务人员的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超越同业拆借授权权限拆出、拆入资金(含本外币,下同)的;
(二)在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网络之外办理拆借业务的;
(三)资金调拨业务审批程序不全,擅自调拨资金的;
(四)擅自调拨资金,形成事实上的违规经营的;
(五)超越总行授权权限,擅自进行权益性投资的;
(六)非不可抗拒因素形成资金不能按时出、入账的。
第七条 对业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同一年度内发现初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但未造成后果的,除批评教育外,扣发一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再次违规,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两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情节较重的,除通报批评外,扣发三个月奖金或
目标责任津贴。连续三次违规或情节较重,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下岗待聘,扣发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
(二)违规情节严重,后果较轻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违规导致10万元以下经济案件或造成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严重事故,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违规导致发生10万元以上经济大案或造成5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记大过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 痉ɑ卮怼?
第三章 资金计划部门领导的违规处理
第八条 资金计划部门领导的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对有关资金计划工作的规章、制度、规定、通知等,不按要求及时传达贯彻,贻误工作的;
(二)对资金计划工作状况不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不及时,监督检查不力,造成管理混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同业拆借的有关规定进行同业拆借活动的;
(四)年度中间擅自超存贷比例发放贷款的;
(五)对履行职责的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六)对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中发生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重大问题不向本级行领导报告或报告迟缓,贻误时机的;
(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意违反规章制度的。
第九条 资金计划部门领导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未导致严重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扣发1~3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
(二)发生10万元以下经济案件或严重事故,造成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年内连续发生两次以上经济案件的,给予行政警告至撤职处分;
(三)发生重大、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或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诈骗案涉及的金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处理;
(四)一级分行资金计划部门有以上违规违章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终止同业拆借授权和系统内调剂授权的处罚。

第四章 各级行领导的违规处理
第十条 各级行领导的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对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的资金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办法不传达、不贯彻执行的;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拆借的有关规定进行同业拆借活动的;
(三)监督检查不力,管理混乱,造成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四)用人失察或对已发现有问题的人员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五)忽视安全防范工作,对已暴露的重大隐患、漏洞不重视,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损失的;
(六)指令有关部门或经办人员违规办理业务的。
第十一条 对各级行领导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未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的,给予批评或通报批评,限期改正;
(二)发生10万~1000万元违规问题或严重事故,造成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
(三)发生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金融诈骗案涉及的金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对金融机构重大经济犯罪案件负有领导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处理;
(四)发生特大经济案件并造成500万元以上损失的,在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的同时,根据情节轻重,要追究上一级领导的行政责任;
(五)一级分行领导有以上违规违章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终止同业拆借授权和系统内调剂授权的处罚。

第五章 违规处理的其他规定
第十二条 违反规章制度,除按本办法受到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外,对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获得的非合规性所得,全部没收。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共同违规的,视个人在违规活动中所负责任分别处罚,负主要责任的从重处罚,负次要责任的从轻处罚。
第十四条 因违反规章制度受到行政处分的,其职务、工资、专业技术职务按总行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违反上述各条款,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罚:
(一)明知故犯的;
(二)屡查屡犯的;
(三)拒不承认错误的;
(四)毁灭证据的;
(五)阻碍、抗拒检查或拒不纠正错误的;
(六)强制业务操作人员违规的。
第十六条 违反上述各条款,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罚:
(一)技术性原因造成的问题;
(二)初次违规能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
(三)违规情节轻微,认错态度较好的;
(四)对违规行为抵制无效,被迫执行的。
第十七条 因违规被处罚的人员对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处分决定或违规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行有权部门书面提出申诉,上级行有权部门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复审期间不停止原处罚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执行与监督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各级行领导负责贯彻执行,检查发现违规违章行为,由具体组织检查的部门按照本办法提出意见,交有权部门处理。
凡违规违章行为,已构成案件的,分别交由监察、保卫部门查处。
凡违规违章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分别交由各级行监察、人事部门处理。
第十九条 受到经济处罚的个人,在接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缴纳罚没款项,逾期不缴的,由财会部门根据处理通知从被处罚的个人工资中扣收。
第二十条 建立违规违章登记制度。由各级行资金计划部门负责登记保存,详细记录违规违章的时间、内容、后果、处理情况等,并有行政领导及违规人员的签名盖章。
第二十一条 对违规处理的各项罚款由各级行按财务制度规定作非营业性收入。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负责制定并解释和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直属分行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安全保卫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有效防止刑事案件、涉枪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保护国家资金和职工人身安全,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规章制度的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制定的有关营业、守库、运钞、安全设施管理和安全保卫责任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和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农业银行各岗位在职工作人员(含固定工、合同工、代办员)。
第四条 对违反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予以下列相应处理:
(一)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二)经济处罚,包括:罚款,扣发奖金、岗位津贴或目标责任津贴,赔偿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
(三)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
(四)其他处理,包括:停职、免职、解聘、限期调出、解除劳动合同、辞退、除名。
以上处理可以并处。
第五条 对违反规定并已触及刑律的,移交公安、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操作人员违规的处理
第六条 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临柜人员。
1.营业期间擅离职守,出现一人临柜或无人临柜的;
2.营业期间营业室柜台门和后门不能即开即锁,不能保持封闭营业的;
3.营业期间在营业室柜台内会客,或允许外部人员进入柜台内办理业务的;
4.办理业务中接受他人馈赠的香烟、食品、饮料、药物等物品的;
5.违反规定接受安全检查的;
6.营业人员临时离柜,未将现金、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入柜加锁或擅自让他人代管的;
7.营业期间将大宗现金、印章、重要空白凭证等置于桌面的;
8.营业终了未将现金、印鉴、密押、重要空白凭证、有价证券认真清查和入库保管的;
9.未设金库的储蓄网点,营业终了未将现金、印鉴、重要空白凭证、账簿和微机软盘入箱取走或在柜台外携款候车的;
10.运钞车取送款时,营业人员未按规定的要求接送款的;
11.营业期间遇有突发事件,违反防暴预案的要求,不能有效处置造成损失的;
12.有其他类似违规行为的。
(二)守库员。
1.不能按时上岗或擅自离岗,形成一人守库或无人守库的;
2.不经单位领导批准,擅自让其他职工代班的;
3.允许外部人员或本单位非当日值班人员进入守库室的;
4.在守库室饮酒、玩牌、会客、留宿他人和赌博的;
5.上岗后门窗不关,报警、通讯、电视监控等设施不开通、不利用的;
6.无卫生间的守库室不备便桶,夜间守库期间随意外出的;
7.守库期间违反规定接受安全检查的;
8.守库期间遇有突发事件,违反防暴预案的要求,不能有效处置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
9.有其他类似违规行为的。
(三)押运员。
1.押运员在运钞途中擅离职守,形成一人押运或无人押运的;
2.押运员执行任务不携带武器,不穿防弹衣,不戴钢盔的;
3.押运员在运钞途中办理无关事宜或运钞任务完成后不返回单位办理枪支交接手续的;
4.押运员在运钞途中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玩弄或随意放置枪支,违反枪不离身规定的;
5.押运途中饮酒或离开运钞车就餐的;
6.押运员在途中遇到突发事件,违反防暴预案的要求,不能有效处置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
7.不按规定程序运钞,取送款不到位,在营业室外办理款箱交接手续的;
8.让非专职司机驾驶运钞车,让无关人员搭乘运钞车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的;
9.运钞车司机运钞前未认真检查车辆,使运钞途中出现故障、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
10.运钞司机、出纳员、押运员泄露运钞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现金数额的;
11.有其他类似违规行为的。
第七条 对操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区别情况进行如下处理:
(一)同一年度内初次违规,给予批评教育或30元以上罚款;再次违规,给予通报批评,扣发两个月奖金或目标责任津贴;连续三次以上违规或违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二)违规导致发生案件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分别给予以下行政处分:造成5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造成5万元以上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给予行政记大过至开除处分;虽未造成经济损失,但严重损害中国农业银行信誉,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行政记大过
以上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章 基层营业单位负责人违规的处理
第八条 基层营业单位负责人的违规行为主要为:
(一)主要负责人。
1.对上级下发的有关保卫工作的规章制度、通知、通报等不按要求及时传达贯彻,贻误工作的;
2.未与职工签订安全保卫责任书,各岗位安全责任不落实的;
3.对营业、守库、运钞等环节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不检查,不督促,应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对违章行为不能及时纠正处理的;
4.不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和防暴预案演练,职工缺乏防范意识和防卫能力的;
5.自卫器械、通讯器材、报警设备、运钞车、消防器材等安全设施不完善、不达标或者失修,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消除和不能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安全设施的;
6.擅自使用临时工守库、押运、持枪、管枪或因安排不当形成一人守库、押运或者无人守库、押运的;
7.对要害部位人员的思想动态不分析、不掌握,用人失察,或发现员工有问题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
8.治保、消防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不主动与公安机关或邻近单位联防,防范措施不落实的;
9.自身违反安全保卫规章制度的;
10.对本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不向上级报告或报告迟缓,贻误破案时机的;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