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王晓辉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03:55:04  浏览:84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
——兼论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王晓辉
正当防卫是一项法定权利,在我国刑法中其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与正当防卫有本质的不同。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统属于防卫行为的并列关系,应当分别认识和把握。如何划清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是一个关系到罪与非罪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一。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考察防卫过当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从防卫行为的客观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角度进行的。本文认为防卫过当不能仅从防卫行为的“防卫限度”来考虑,而应立足于过当行为本身来考察其构成犯罪的要件,防卫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就具备了过当结果的现实可能性。
一、 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
正当防卫究竟是一种权利行为,还是仅仅是一种免责化行为,中外刑法理论对此不无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是一种权利行为;第二中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一种不受法律处罚的行为。 这种争议在表述上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版本。 “围绕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议论最多的德国。19世纪以来,主要是在‘个人的保全’与‘法的确认’两个原理上寻找根据。” 在日本,其学说是受德国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最近也确立了若干独特的理论观点。在众多的学说中,对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的说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社会的相当性”的观点来说明,立于重视行为无价值的立场,认为正当防卫是在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内,为维护某种法秩序服务的行为,因而作为社会的相当行为被正当化;二是用“法益衡量”的观点来说明,其是站在重视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的学说。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对正当防卫笼统地称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至于其原因是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并不具备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从正当防卫的本质及其特征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完全不符合犯罪构成。 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内部认为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要件而是合法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防卫行为在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只是在整体上不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排除其犯罪性。正当防卫作为“犯罪阻却事由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符合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基本要求,只是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才不构成犯罪,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外部用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本质特征来否定其犯罪性。这种争论直接关系到对防卫过当犯罪性格条件的考察。在前者看来,防卫过当在主观和客观方面使得犯罪构成要件得以满足,从而认为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笔者赞成该观点,但是又同时认为应从防卫过当行为本身来理解其犯罪性格。在后者看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使正当防卫的客观后果具备了犯罪所要求的社会危害性。但这种观点是建立在犯罪构成要件评价之后,用“社会危害性”对行为的性质进行的再次评价从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而这种观点本身就值得讨论。认为正当防卫行为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意味着犯罪构成是形式的标准,而不是实质的标准,动摇了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法律标准的命题。 如果说正当防卫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依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则会得出合法的行为同时违法的矛盾结论。
笔者以为,上述不同见解无非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正当防卫为什么是正当的或不被认为是犯罪。探究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和讨论排除其犯罪性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在思考问题的视角方面仍有细微之别。正当的行为当然不构成犯罪,但反之则不然。我认为,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在于它是一项法定权利,而不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例外的排除规定。正当防卫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侵害,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 从历史沿革来看,正当防卫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法的原则。 在无法的时代,防卫基于人的自然本能,是一项自然权利。但进入文明社会在法律产生的情况下,防卫就不再必然正当。由于保护社会秩序在根本上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违反法秩序的行为进行惩戒也是国家的特权,私人不再当然拥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允许防卫并对其条件进行限定,是对自然权利的有限复归。可见,正当防卫“其本质与法律保护权利之精神并无不合,显有其合法性质,应认之为法律上之权利行为,故一般学者皆以正当防卫权Notwehrrecht称之”。 而且,只有将正当防卫理解为一项权利,才可以解释特殊防卫权存在的理由;将其理解为一项有限的权利,才存在追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从法律属性的角度来看,正当防卫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当然不成立犯罪。但是由于我国刑法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上的不同,因此在排除正当防卫犯罪性的理由的考察上也不一样。在我国,犯罪构成是犯罪的法律标准,是犯罪人负刑事责任的基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共同体现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由此出发,就不能得出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诸要件的行为却可以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结论。……反过来说,排除犯罪的行为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因为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正当合法的,不可能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只有在西方国家的犯罪论框架中,才可能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大陆法系国家认定犯罪的“三阶梯论”和英、美国家认定犯罪的“双层次说”都把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作为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在构成要件符合的基础上,还必须排除正当防卫等违法性的阻却事由;否则,仍不构成犯罪。中外犯罪构成理论的框架不同,其与正当防卫等事由的关系显然也不应该相同。 在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中,对犯罪的整体判断是通过对递进式的犯罪成立条件的讨论来完成的。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必须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在其理论体系中,正当防卫是被归结为阻却违法性而排除在犯罪之外。而在英美法系国家,犯罪成立要件呈现双层次结构:犯罪本体要件和责任充足要件,他们都被认为是在确定犯罪时不可缺少的。犯罪本体要件包含了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他们构成犯罪事实的基本方面,一般地说,具备了这两个要件,就可以认为有犯罪事实的存在,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除非行为人有合法辩护的理由。如果合法辩护理由被司法机关采纳,则犯罪事实不存在,如果辩护理由并不合法、充分,则可以判定犯罪事实存在。正当防卫是作为合法的辩护理由而排除在犯罪行为之外。我国刑法中的犯罪论体系是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要件齐备的闭合式构造。犯罪构成是刑事立法设定犯罪的一个规格和标准,也是刑事司法认定犯罪时所依据的一种标准和模式。但与上述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犯罪构成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同时地、一次性地完成。因此,只要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某一个或某些要件就没有认定为犯罪的可能。所以在我国刑法中将正当防卫概括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一致的。当然,这里的“排除”不是例外的规定,而是不具有犯罪性的意思。与此相反,防卫过当从防卫行为和防卫结果来考察则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以,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防卫行为。
二、 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首先是防卫行为的过当而不仅是客观后果的过当。在防卫过当中依然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防卫过当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过当的防卫行为是过当结果的原因,重大损害是过当防卫造成的结果。
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转化说,认为“防卫过当是由正当防卫转变成的”, “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正当防卫就转化为防卫过当。” 该观点以正当防卫为防卫过当的前提。只是由于正当防卫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认为是犯罪。这一说法无法解释为什么同属正当防卫的正当目的性,并受这一正当目的支配的防卫过当仍要负刑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不能说明正当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手段的适当性和行为的相应性与防卫过当在主观上的罪过、手段上的不当和行为的超限度之间的转化过程。在该观点看来,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仅仅在于客观后果的程度是否超出一定的限度。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为,根据因果关系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是有相应的行为造成的。但是,防卫过当形成之前并无正当防卫存在。首先防卫过当的结果不会是正当防卫行为的产物;其次,从构成要件的符合性看,在防卫过当之前不存在可资认定正当防卫的全部构成要件。 因此,超出必要限度根本上是防卫行为的超出,结果过当则是行为过当的结果而已。
另一种观点笔者将其概括为包容说,认为正当行为本身包括了适当和过当两种情形。 有人从强化正当防卫权的角度出发认为,理论上的正当防卫的概念应该相对宽松,将防卫过当纳入正当防卫的范畴,客观上有利于鼓励公民放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该说承认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只是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中的一种情形,为正当防卫所包容。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由实施防卫行为到防卫超出必要限度,是一个完整的行为,不能将符合正当防卫的行为和超出必要限度的行为区分为两种行为。而且,正当防卫是正当的合法的行为,而防卫过当是应当承担形式责任的犯罪行为的结论是应当得到肯定的。两种性质完全对立的行为是一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其逻辑错误是显然的。认为防卫既正当又过当,很可能模糊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关系,使人误认为防卫过当不过是正当防卫的产物,是正当防卫的一种情形。而且,这种观点同样不能解释为什么正当防卫在主观上存在目的的正当性,而在防卫过当中其主观上具有罪过心理的问题。
上述观点都把防卫行为仅理解为正当防卫,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认为防卫过当是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成立。防卫行为是一个过程,其性质是防卫行为和防卫结果具有同一性的统一。过当结果的发生是以存在过当行为为条件;其与正当防卫行为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品质。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行为。虽然转化说看到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在性质上的不同,但由正当合法的行为如何转化为犯罪行为则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笔者以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都统属于防卫行为,是防卫行为的属概念,二者是一种并列关系。作为防卫行为的不同形态在防卫的条件上,如在防卫意图,不法侵害具有现实紧迫性等方面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若防卫行为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的实施和行为的手段等方面是正当的,即使客观后果超出必要限度,也不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事实上,只要防卫目的的正当,防卫客体指向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那么,防卫人在制止不法侵害的过程中,不管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什么样的损害,也不管损害的程度是否超出必要限度,都不会影响正当防卫的性质。 只有在主观上对自己防卫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罪过心理,客观上为了防卫采取了不当的行为和手段,在这种情形下,造成严重后果才有成立防卫过当之可能。防卫行为与其引起的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品质。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承认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即使不是本来意义上),那么结果就不能大于原因:因为结果就是原因的表现。”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各自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正当防卫是行为限度和结果限度的统一;同样,防卫过当也是过当行为和过当结果的统一。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个防卫行为性质的界定应结合防卫人的行为独立地来认识。实际上,在防卫的过程中,防卫行为是持续进行的,防卫结果是集中出现的且具有终结性和整体性,防卫人的防卫行为要么是正当防卫要么是防卫过当。而不是说,防卫行为先是正当的,只是在防卫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被认为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具备防卫行为的特征,虽然超出必要限度,但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在防卫过当的案件中,并非前一半是正当的,后一半是防卫过当的。 防卫过当是在防卫行为一开始就具有过当的某种倾向或表现形式,过当结果是由过当的防卫行为引起的,而不是由正当防卫引起的。如在面对赤手空拳的不法侵害人使用尖刀进行防卫,使用尖刀这一手段就具有防卫过当的倾向,即是在防卫过程中很可能造成过当的后果,当然在其他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并不当然构成防卫过当;在主观上防卫人具有防卫意图,但对持尖刀进行防卫对不法侵害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则存在罪过心理,否则是防卫过当的假想 ;在行为方面,防卫人采取了过当的行为,该防卫行为具有导致过当的现实可能性。所以,防卫过当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有不同于正当防卫的独立的特征,而不是依附于正当防卫而存在。
三、 防卫过当的犯罪性格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要件的探讨深入已久,尽管对诸如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防卫限度等要件仍有争议。 但本文则主要基于防卫过当的犯罪性与正当防卫的正当性的关系来剖析防卫过当的犯罪性格。
根据前文的论述,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行为,二者统属于防卫行为。以往的探讨仅限于刑法规定,从正当防卫的角度出发,认为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就构成犯罪。基于此,才又反过来讨论防卫过当的其他条件,防卫过当的其他特征不过是以超过限度的要件为基础所做的判断。比如认为“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样,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具有罪过”。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关系的模糊性认识所致。因此要探讨防卫过当的犯罪性,必须立足于防卫过当行为本身,从行为人的实际行为为着眼点,而不应依附于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之所以与正当防卫有本质的区别而被认为是犯罪,是其有自己独立的犯罪性质。笔者以为,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性、防卫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对造成严重后果具有现实可能性、客观后果的过当性以及防卫行为和过当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构成了防卫过当犯罪性格的条件。
首先,从防卫行为的角度看,正当防卫是与不法侵害的行为相当,以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为最终目的;而在防卫过当中,防卫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对造成严重后果具有现实可能性。比如,一个赤手空拳的弱小女子面对一个彪形大汉的不法侵害,即使该女子不顾客观后果如何进行防卫,也不具有过当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相反,如果在徒手就可以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情况下,使用武器或打击要害部位,虽然同样可以达到防卫的目的,但却具备了过当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也就是说,在过当防卫中防卫行为本身就具有明显超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应采取的适当行为的倾向和可能。防卫行为的过当性只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其必须造成过当的后果,且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其次,在主观方面,防卫过当也具有正当防卫的意图和防卫的目的,这也是防卫行为的共同条件。但在防卫过当中,防卫人还对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严重后果有罪过心理。不管这种罪过心理究竟是故意还是过失。但可以肯定的是,与正当防卫相比,防卫人对可能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严重后果在主观上是有过错的。笔者以为,在分析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问题上,其具体的罪过形式究竟为何并不重要。首先,防卫过当不是具体的独立的罪名,它只是表明防卫行为的性质(是正当还是过当的),对构成何罪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是由防卫行为本身特征决定的。至于对防卫行为可能产生过当结果在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的,无非定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而已。这不影响防卫行为的成立与否。其次,从防卫过当被规定在刑法中的实际功效来看,其作用不在于对犯罪性质的影响上,而在于在明确具体罪名的情况下,对量刑的影响,即减轻相应的刑罚幅度或免除处罚。实际上,将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加以限定(或者是故意或者是过失),并不影响在另一种罪过形式下对防卫行为的定罪;但同时,面对不法侵害进行防卫则无一例外地作为量刑时不得不考虑的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
从防卫的对象上来看,在防卫过当中防卫对象不仅是不法侵害行为而且还包括不法侵害人。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不仅制止了不法侵害行为,而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其身体或生命等法益构成侵害或危险。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当防卫中其防卫的对象一般认为是不法侵害人。但笔者也认为应将正当防卫的对象界定为不法侵害行为。 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当然,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往往是通过对不法侵害人采取某种行为或者利用其恐惧心理而制止不法侵害。但侵害人作为侵害行为的主体要素为行为所包括,因此把防卫行为的对象理解为不法侵害行为是适当的。就防卫目的而言,其在于保护法益,就必须对侵害人实施相应的防卫行为以能够阻止其实施或已经实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但是,这不要求对行为人必然造成某种伤害,而是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为目的;对侵害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只是作为手段而存在的。就防卫的基础条件而言,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行为存在的情况下实施。就防卫的时机条件而言,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现实性的情况下实施才是合法的。就防卫的限度条件而言,防卫不能超过明显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的损害。所以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行为而不是不法侵害人。如果将防卫的对象界定为侵害人,就不能解释在不法侵害行为停止后就不得对侵害人进行“防卫”。而实际上没有现实的侵害行为或侵害行为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就无所谓防卫;相反,如果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行为,就可以解决面对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能否进行正当防卫的争论,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或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则是正当的。
综上所述,防卫过当是独立于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是与正当防卫并列的关系,统属于防卫行为。防卫过当的犯罪性格不仅在于客观后果的严重性,在防卫的主观内容、防卫行为的方式和防卫的对象等方面都有区别于正当防卫的独立的内容和犯罪因素。防卫过当的这些自有的特征使过当结果的发生具有现实可能性,与过当结果具有客观的因果关系。

注释:
参见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39-640页。
如,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在西方刑法理论中总括来看,有自然法说、紧急状态说、权利行为说、法之确认说、社会相当性说和法益衡量说几种观点。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7-428页。又如,正当防卫之所以阻却违法的根据何在,大别之,有紧急权说与实质的违法阻却说。参见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335页。对于正当防卫基于何种性质而为刑法规定为不成立犯罪,在刑法理论上有不罚论、权利论和排除社会危害论等不同的见解。参见杨兴培:《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页。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56页。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页。
参见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
参见杨兴培:《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张明楷:《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页。
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页。
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参见夏勇:《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46页。
樊凤林主编:《犯罪构成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32页。
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参见翁海生 高跃先:《防卫过当不是正当防卫的转化》,载论苑。
参见杨兴培:《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参见赵国强:《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权的强化》,载《法学家》1997年第6期。
参见赵国强:《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权的强化》,载《法学家》1997年第6期。
《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9页。
参见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所谓防卫过当的假想是指,在客观上存在着急迫不正的侵害,而对此实行的正当防卫行为,虽然其程度超过了正当防卫的限度,自己却误认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也就是说,在行为者的主观上是正当防卫,而在客观上却发生了防卫过当的结果。参见野村 稔:《刑法总论》,全理其 何力译,邓又天审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参见赵秉志 刘志伟:《正当防卫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2期。
高铭暄 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所以,有人认为防卫过当的刑法规范中保留“正当 ”二字有欠妥当,它模糊了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并赞成将防卫过当的立法表述为:防卫超过制止不法侵害所需要的限度……。参见高跃先:《防卫正当的表述:一个值得商榷的修改》,载《天府新论》1999年第1期。
参见楼杰科:《正当防卫:规则、学说及对象界定》, http:www.law-lib/lw/lw-view.asp?no=183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错关你一天赔多少钱
-----我国人身自由权赔偿标准研究

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 王中


侵犯人身自由权的索赔代理还没有形成律师业务,我国法律界对赔偿标准的研究相对困乏在此领域也表现出来,量的不合理低水平毕竟也是一种不公正。错关你一天赔多少钱?去年黑龙江史延生一家七口人共被错押5101天,国家赔偿6650元,平均一天一元多一点。其实法律规定的国家赔偿标准没有低到这种地步,99年度每天是33、25元。该“人身自由权的国家定价”包括法官在内的各界人士还是认为赔偿标准低了些。本文试图通过重点讨论国家赔偿标准的缺陷,来思考民事赔偿标准,因为我国没有民事赔偿标准的法律规定,以此完善《国家赔偿法》及民法典人身自由权的有关规定。
一、《国家赔偿法》有关人身自由赔偿标准规定的缺陷
涉及国家赔偿的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包括违法拘留、非法拘禁、错误逮捕、错误劳教和执行刑罚等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情形。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侵犯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工资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规定:“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数额,应当以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数的方法计算。年平均工资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准。”国家统计局1999年4月在给人民法院、公安局、人民检察院函中:“职工每月法定工作天数,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为21、16天,实行每周44小时工作制的为23、33天。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被赔偿对象的不同情况适用适当的法定工作天数。”
该赔偿标准的水平,国内各界包括立法者都认为是低水平的。与外国和其他地区的人身自由赔偿标准相比较更低。日本《刑事补偿法》规定,每日1000-—7200日元;台湾地区《1960年冤狱赔偿法》规定,每日15—25银圆,1983年为每日250—350元后又改为每日750—1050元,1991年改为每日3000—5000元; 德国《1981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七条及第二条规定,准用民法典的规定。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判例统计,看该标准在执行中的问题。据本文统计,截止到本文完成为止,在人民法院刊物上登载的涉及人身自由权国家赔偿的案例中,《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共 个,在《人民法院案例选》中登载的共124(99前),行政赔偿占86个,《国家赔偿法》生效后的判决为104个,涉及人身自由的为40个 个,在最高人民法院网站上登载的共 个。《人民法院报》登载的共 个。
其中,关押最长的是 人民法院报(2000/8/12)的广西蒋启业地押11年3852天 ,最短的是 ,赔偿最低的是 年,平均每天 元,赔偿精神损害的有 个, 平均每日精神赔偿 元。判决支持赔礼道歉的有 个。
在本文查到的其他刊物案例中,关押最长的是〈羊城晚报〉(2000/10/20)报道的 ,错判入狱13年,最惨的是〈中国青年报〉(2000/11/6)报道的黑龙江省史延生一家七口人被无罪关押5101天,国家赔偿只赔偿人身自由权伤害6650元,平均每天一元多一点,要求的精神赔偿、赔礼道歉均被驳回。向国家索赔最长的是 二年多,易文娟被错误以“卖淫”刑拘24天,为了名誉,易文娟经过二年多时间最后得到的只有443、28元的金钱赔偿。
由此不难看出,该赔偿低标准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全国职工工资挂钩随统计工资的相对下降而下降,而且计算方法不科学;二是实践中赔偿机关打了折扣;三是赔偿范围缩小,承担责任方式不完整导致整体标准降低;四是立法原旨就采取了象征性慰抚原则,这是标准的根本原因。正如应松年教授所说:“现行《国家赔偿法》立法的时候,出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负担能力的考虑,采取了直接的物质损失赔偿的原则,这个标准旨在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所需,而不是充分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有人把它们归纳为——生存权保障原则。”
(一)、该标准与全国职工工资挂钩与计算方法问题。
工资日平均工资:节假日 我国的工资制度变化很大:而我国的收入中,工资是收入的一部分,如果错误关押的人是在职职工,还算是可以比较,而在职职工也是基本工资加奖金构成,奖金。按如果按在职职工的标准应与日平均收入来计算,即使如此,国家统计的收入一般不包括隐形收入。目前 国家的工资制度情况:

计算上,人身自由的标准实质上执行差别待遇,因为每个受害人的职业不同,法定工作日数不同标准就步一样。如私营企业老板与国家机关的工作日数差别很大,教师与企业职工的工作日数差别很大。私营企业老板实际工作时间可能是教师的两倍,但计算标准依法定工作天数计算不搞差别,但是对每周实行40小时与44小时的人却采取了差别计算方法,由此看出该计算方法的不科学性。
(二)、实践中赔偿机关打折扣问题
如《中国青年报》(2000/11/6)报道的史延生一家七口人被无罪关押共5101天,判决赔偿6650元,平均一天一元多一点,要求的精神赔偿、赔礼道歉均被驳回。其中,赔偿标准降低30多倍,要求的赔礼道歉没有按《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支持。该报(2000/10/30)报道的易文娟被错误以“卖淫”刑拘24天,为了名誉,易文娟经过二年多时间最后得到的只有443、28元的金钱赔偿,赔偿标准降低约10%,名誉权的侵害没有依法赔偿。这表现了官官相护、好面子思想的存在。200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某副院长全国国家赔偿法培训班讲话强调说,“要明确国家赔偿具有补偿性和后置性特点。”这种系统内的指导倾向性是不言自明的。
(三)、赔偿范围缩小与承担责任方式不完整问题。
赔偿范围缩小当然导致赔偿数额的降低。
》规定的赔偿范围是不全面的,没有细分,原规定就是一个数,造成损害不同补偿相同的不公平结果。我认为应当由二部分组成:财产损失、精神损失。实际包括了两部分。如果两个人被错误关押的天数一样,而他们的受害程度不一样,有幼儿的和没有幼儿的,关押期间收入给家庭生活的重要性不一样,年轻时与年长时不一样,等等。
影响赔偿范围的侵害包括其他人身权和财产的损害。

1、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同时可能侵害其他人身权——名誉权、荣誉权
等,《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了同时侵害名誉权、荣誉权的,应当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但没有赔偿损失,这是不合理的一方面。
现在民事司法解释肯定了精神损害,《国家赔偿法》应参照该规定赔偿。
2、 侵害人身自由权的同时可能侵害相关权利——对该第三人负有必
要生活费的,就是因为侵害受害人自由权时,同时侵害了该被扶养人的扶养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此制,即采扶养丧失说的主张,认为不法侵害他人致死,如果死者生前对于第三人负有扶养义务,则加害人对该第三人负有必要生活费的赔偿义务,就是因为加害人侵害受害人生命权时,同时侵害了该被扶养人的扶养权利。”(《人身权法》P223)我更愿意把被扶养权当作一定情形下的附属权。 借用这种在民事领域生命权的赔偿范围理由,我认为同样适用人身自由权的赔偿,在侵害人身自由权时,尤其是错误关押一年以上的侵害,在限制人身自由期间被扶养人的生活费由自己承担不符合法律正义,况且即使赔偿的话,也仅赔偿必要的生活费——《国家赔偿法》的生活费标准是参照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标准,也就是说仅够维持生活需要的水平,赔偿的标准是比较低的,不会大幅加大国家的承担。德国《1981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第3项规定:“因死亡、身体的完整或健康受损害以及被剥夺自由时,受害人对第三人未尽其依法在家务上或职业上应负担的义务而造成的损失,以定期赔偿。”该条对间接受害人不仅进行了赔偿,而且对间接受害人的范围做了扩大的解释,包括家务上、职业上的受害方。
其次,国家采取限制或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权时,对社会公开的方式是拘留、逮捕、判刑等涉及一个人的名誉、荣誉。但问题一是实践中很少判决同时侵犯了民誉权、荣誉权,承担方式上很少判决要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有的案件明明是国家机关错了,也判决国家赔偿了,但就是对受害人要求的赔礼道歉不支持,匪夷所思;二是在《国家赔偿法》中即使认定构成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的,没有金钱赔偿的法律规定,这是它的缺陷。
(四)、立法者对赔偿标准的意旨。
在《国家赔偿法(草案)说明》中“国家赔偿的标准和方式,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第一 ,要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能够得到适当的弥补 ;第二, 考虑国家的经济和财务能够负担的状况 ;第三, 便于计算, 简便易行。”即理论上采取国家有限豁免的补偿原则不是赔偿原则;其次考虑赔偿负担能力情节;还要方便赔偿机关计算。
世界上,国家赔偿标准分全部赔偿、补偿、慰抚三种赔偿原则。我国虽然立法者试图采取补偿原则,但具体立法标准与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挂钩的结果,实际采取了象征性慰抚原则,这造成立法目的与立法条文脱钩。如果坚持国家补偿原则,应修改《国家赔偿法》的第二十六条规定。我认为,目前阶段采取补偿原则是适宜的。慰抚原则深受国家豁免论的影响,具体赔偿不是国家责任有限豁免而是国家责任基本豁免。国家豁免理论的发展与国家的目的与作用学说发展等展示了国家责任全部豁免、基本豁免的落后,尤其国家赔偿理论的世界发展更让人们对国家赔偿的性质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当前国家补偿责任的发展也促使国家赔偿责任向全部赔偿原则发展,试想,如果国家征收等合法行为都采取国家补偿原则,而对违法行为却采取低于合法行为的慰抚赔偿标准,情理不符。
关于赔偿考虑国家负担能力问题,过分担心了国家的财务负担状
况,也过分估计了老百姓的索赔积极性和索赔能力。据 ,深圳的国家赔偿基金 内蒙古
赔偿考虑侵害人的负担能力是越来越被接受。但在国家赔偿案件中,因为我国的错案追究赔偿制度还没有真正实施,导致赔偿由国家全部承担的结果。这实际上豁免了“错误执法责任”。如果说执法难面有错,那很容易理解“补偿”原则,目的鼓励执法,吸引优秀人才。但手我握权力的执法者,《国家赔偿法》也赋予了故意或重大过失时也是可以免掉许多赔偿数额,法理上是说不通的,公认的法理是,故意或重大过失责任不能免责,即故意或重大过失应当“全部赔偿”。何况《国家赔偿法》已经确立了国家对“故意或重大过失”者的追究赔偿责任,国家没有多掏那部分钱,实际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者承担了“全部赔偿-补偿”的差价,国家负担没有加重,国家承担的还是“补偿原则”,但对受害人来讲是全部赔偿,如果国家机关不追究故意或重大过失者的责任,那是国家的事,不能以自己不去追偿就来抗辩对受害人少陪,这明摆着是让受害人承担了故意违法或重大过失违法者的责任了吗!这真么能够实现《国家赔偿法》的法律功能:救济、惩罚、预防。没有惩罚,救济不够,避免错误执法的“预防”功能,提高执法水平又从何谈起呢。
从另一方面索赔讲,国家的实际负担没有预料那么重,因为在当前环境下,放弃国家索赔的不少,索赔的有很多难处,索赔难比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难。索赔多年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如《羊城晚报》(2000/8/10)报道的洛阳陈红杰蒙冤4年,至今在讨说法。国家责任并不是采取国家机关错了主动认错赔偿的方式。

我国赔偿标准采取了“一刀切”计算方式,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计算是方便了,但不考虑实际情况,用形式正义取代实质正义,是因小失大。“因为追求效率的程序设计牺牲实体公正,与人民法院努力实现公正、效率的司法价值目标不符。”(最高院  
我国1963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冤狱补助费问题的复函》中一律不补发;1985年9月13日劳动人事工资局《关于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的复文》采取基本补发工资。当然补发工资因每个人的工资不同补发的标准也不一样,当前采取全国一个标准,每日33、25元对广州的人员与兰州的人员的生活分量是不同的。日本、台湾地区都没采取一个数额,何况我国地域广阔生活与收入水平差别较大的现实也决定了全国一个数额标准有失正义,不符合从实际出发的补偿目的。

二、我国人身自由权的民事赔偿标准
人身自由权没有在《民法通则》中确认,所以过去有的认为人身自由权不是民事权利而是政治权利,具体保护方法主要依靠《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保护。随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国家赔偿法》对人身自由权的立法承认,当前人身自由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已经没有争议了。
关于民事赔偿却还是个漏洞。按法理上有权利就有救济原则讲,只有人身自由权,却没有民事赔偿的理论与规定,就如同事物只有正面没有背面,实际上等于不存在该事物,不存在民事领域的人身自由权。
我国《刑法》对非法拘禁定罪处理,并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规定,但因民事法律就没有侵害人身自由权赔偿规定导致无法实现,也没有检索到一起这方面的案例。在单纯民事领域,有关人身自由权民事赔偿标准的案例和研究文章还没有检索到,虽然现实中多次出现为了讨债扣押人质、非法拘禁的案件,如福建某县法院对两人为讨债非法拘禁债务人,被判有期徒刑,但也没有受害人附带民事赔偿请求的报道。(2001年01月10日人民法院报) 还有其他方面的限制人身自由例子南方某外资企业,禁止职工周末外出;某矿工医院领导未经本人和家属同意派人强行送到精神病院,强制住院医疗38天,医院结论为:“未发现明显精神症状,故未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988/5/28安徽法制报)等等, 一方面侵犯人身自由的民事案件并不鲜见,另一方面对具体的赔偿问题,却难以见到,由此对此研究的必要性。
理论界,比较系统和深入研究的是杨立新著的《人身权法论》。该书对赔偿标准推荐两个方法:“当侵害人身自由给公民造成精神损害时,可以参照《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确定赔偿责任。按照《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的按日定额赔偿,亦为较好的办法,也可以参照适用。”(P585)遗憾的是该书对此没有分析两个标准的很大差别及其适用的不同意义。
在法律实务界,具有人身自由权赔偿法里程碑意义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第一次在司法界确认了人身自由权作为民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其次肯定了精神抚慰金赔偿,但从精神赔偿领域的角度和范围谈赔偿标准,对其他损害方面没有规定,即该范围是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

邮政通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邮电部


邮政通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1993年11月2日,邮电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邮政通信质量是邮政通信社会效益的集中表现,是邮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邮政职工工作成绩优劣的主要标志。为保护用户的通信利益,维护邮政信誉,特定本办法。
第二条 邮政通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广大邮政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全程全网观点和“质量第一”的思想,全心全意保证各自岗位的通信质量。
第三条 邮政通信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限,二是安全。要贯彻以时限为主线的方针,按规定完成各类邮件的时限。
第四条 各级邮政企业要组织广大职工努力学习,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质量意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各级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用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全程全网的通信质量。
第五条 邮政通信质量实行“一级管一级”的分级管理原则。邮电部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通信质量的检查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负责所属市县局邮政通信质量的检查考核。
第六条 邮电部邮政总局根据国家和邮电部的方针政策,制定统一的质量管理制度,提出部管质量指标计划,督促检查全国邮政通信质量完成情况,指导邮政通信质量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查处重大通信案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根据邮电部的要求,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通信质量的方针目标,制定质量指标计划并组织贯彻执行,定期研究改进提高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检查考核市、县局的通信质量计划完成情况。
市、县局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局或地市局下达的质量指标计划,组织制定落实措施,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通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保证完成通信质量计划。

第二章 邮政通信质量的分类和指标设置
第七条 根据邮件在传递、处理过程中发生问题所带来的后果,邮政通信质量问题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危害邮件安全类,包括邮件丢失、被盗、冒领以及焚烧、水湿、污染、腐蚀、爆炸而使邮件受到损失。
(二)影响邮件时限类,包括局内积压、延误班期、错发、误发等,造成邮件超过全程规定时限。
(三)造成邮件损毁、延误隐患类,包括处理邮件不执行规章制度,不符合规格标准。
第八条 邮政通信质量指标设总包邮件损失、给据邮件损失逾限、邮件全程时限逾限、邮件处理不合规格、机要文件失密丢损五项。
(一)总包邮件损失,是指各类总包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损毁、被窃后无法找回的或失去效用的。
(二)给据邮件损失,是指各类给据邮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损毁、被窃后无法找回或失去效用的。
(三)邮件时限逾限,是指邮件超过规定的从收寄到投递全过程所用的时间。
(四)邮件处理不合规格,是指各类总包或散件的收寄和处理不符合规格标准。
(五)机要文件失密丢损,是指机要文件丢失、泄密、被窃、损毁。
第九条 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的邮政通信质量考核指标:
(一)总包邮件损失个数;
(二)给据邮件损失件数;
(三)邮件时限逾限率;
(四)邮件处理不合规格率;
(五)机要文件失密丢损件数。
除上述五项考核指标外,对下述两项重大通信质量问题也进行考核。
(一)国际邮件误收、误投使国家造成损失或引发涉外问题的;
(二)误收寄危险物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条 省对市县局的考核内容,除部对省的考核项目外,对局内时限逾限,报刊损失率的指标也必须考核。除此以外,还要增设什么指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第三章 邮政通信质量统计上报的原则
第十一条 质量数据的统计是邮政通信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各局要严格按照报表规定的周期、时间如实上报。
第十二条 邮政通信质量数据的统计上报,分主观反馈和客观反馈两个渠道。对总包邮件损失、给据邮件损失、机要文件失密丢损,采取主观反馈的办法,由市局、县局全面统计、逐级上报。对邮件时限逾限、邮件处理不合规格,采取客观反馈的方法,由邮政总局指定的省际质量检查点直接报部。
第十三条 属于主观反馈的指标和数据,不论市县局或管理局,都要经主管领导核签上报。属于客观反馈的指标数据的统计上报方法,在本办法附件中作出规定。
第十四条 用户来信、查询和局间验单以及邮件损失赔偿情况是质量反馈的重要渠道,直接反映对用户的负责精神和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各管理局对所属市县局要加强检查,并按规定及时统计报部。

第四章 邮政通信质量的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邮政通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控制”的方针。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个生产人员都要对自己负责范围的通信质量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效。
第十六条 建立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度。横向的,各个生产作业环节,要划清责任段落,明确质量要求,规定检查把关措施,做到有问题能及时找到责任者。纵向的,从生产人员、班组长到科长(处长)、局长,出现了问题,谁负责任,也要作出明确规定,把通信质量的直接责任同管理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第十七条 认真贯彻落实邮政通信作业组织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 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业务视察检查人员要尽职尽责搞好监督检查工作,企业要根据通信质量的需要,规定检查项目、检查周期、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要把监督检查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形成制度,坚持执行。
第十九条 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质量分析研究工作。企业领导要抓好三个质量信息源:
(一)查单验单反映的情况;
(二)检查人员发现的问题;
(三)人民群众的申告(包括社会监督岗、电话申告)。要规定各种信息收集方法和反馈制度,指定专人分析研究,定期提出改善质量的措施。
第二十条 加强作业现场管理,建立正常文明的作业秩序。处理、储存邮件的场地,要根据条件,尽量作到封闭作业,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中间休息和下班后对存放邮件的场所要予以封闭或派专人看管。
对暂时存放在站台、码头的邮件,也要设专人看管。

第五章 邮政通信质量的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一条 部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局邮政通信质量的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行政方式,定期发通报;二是经济方式,扣减质量得分。具体办法在部对省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中规定。
第二十二条 奖励通信质量先进单位。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全年各项质量指标完成较好,无重大通信案件,通信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扎实、成绩显著的,可评为“邮政通信质量先进单位”;单项质量好的可评为单项质量优秀单位。对于先进单位,单项质量优秀单位,由部颁发质量奖状和奖金。
第二十三条 凡发现质量数据上报不实或弄虚作假者,除按实际发生量考核外,对虚报部分要加倍扣分,情节严重的要给主管领导人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以后年度发现的,在发现年度考核。
第二十四条 各级视察员、检查员,对本局和所属单位的质量统计上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具有监督的责任,平时要了解掌握质量情况,发现统计上报不实,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各局对为维护通信质量上报的真实性而做出显著成绩的视检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局的邮政通信质量管理补充办法。
第二十六条 《邮政通信质量指标的解释及统计上报方法》(包括报表表式)是本办法的组成部分,作为本办法的附件印发。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邮电部。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试行。

附 件:邮政通信质量指标解释及统计上报方法

一、邮政通信质量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总包邮件损失
(1)各类邮件总包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丢失、被窃、破损、爆炸、燃烧、水湿、污染、腐蚀、虫伤、鼠咬;被斯毁、私拆、无法找回或失去效用的作总包损失上报。各类邮件总包包括信函、包裹、印刷品、国际邮件、邮政快件、特快专递总包和报刊袋、捆、卷等。
(2)总包丢失以后在二十天内无损找回的,不作总包损失统计。已造成邮件延误的,列入省内邮件逾限指标统计。
(3)经查验发现有进口无出口节目的,自收到查单之日起满二十天查无下落的,按总包损失统计上报。如果二十天后无损找回或经查证确已妥投的,应在年终报表中更正。已造成邮件延误的,列入省邮件逾限指标统计。
(4)总包内部分邮件损失,不作总包损失统计,但损失的邮件系给据邮件的,应按实际损失件数统计上报。
2、给据邮件损失
(1)各类给据邮件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丢失、被窃、被冒领及破损、爆炸、燃烧、水湿、污染、腐蚀、虫伤、鼠咬、被斯毁、私拆无法找回或邮件失去效用无法投递的作给据邮件损失上报。各类给据邮件包括国内、国际、挂号函件、包件、汇套、特快专递邮件、邮政快件等。
(2)给据邮件丢失后,在二十天内无损找回的不作为给据损失统计。已造成邮件延误的,列入省内邮件逾限指标统计。
(3)给据邮件经查验有进口无出口节目,自收到查询之日起,满二十天查无下落的,应按给据损失统计上报,如果二十天后,经查证,确已妥投的,应在年终报表中更正。造成邮件延误的列入省内邮件逾限指标统计。
(4)包裹详情单,汇款通知及其他按挂号邮件手续处理的业务通知单,发生丢失损毁,不按给据邮件损失统计。
3、邮件时限逾限
(1)邮件时限包括的邮件范围,暂限于平、挂信函、快件、特快专递邮件。
(2)邮件时限是指从收寄到投递全过程的规定时限。收寄时间以收寄日戳的日期为准,投递时间以出班前加盖的投递日戳为准。
邮件时限逾限率是指抽查邮件逾限件数占抽查总件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时限逾限率(%)=抽查的邮件逾限件数/抽查邮件总件数×100
4、邮件处理不合规格
邮件处理规格,暂统计以下范围
(1)收寄日戳盖销
(2)总包封发规格
(3)包裹规格
(4)特快邮件规格
(5)平信捆把
(6)国际邮件处理规格
(7)信封规格
邮件处理不合规格率是指被抽查的总包、邮件散件不合格个(件)数占抽查总包、散件总个(件)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邮件处理不合规格率(%)=抽查总包不合格个数、散件不合格件数/抽查总包总个数、散件总件数×100
上述所指的邮件总包包括国内、国际和机要。散个包括国内、国际。
5、机要文件失密丢损
丢失,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丢失统计上报:
①文件遗失在机要通信内部处理场地,三日内未能无损找回者;
②文件遗失在机要通信部门非处理机要文件场地、与当班工作有关的邮电局所、自备邮运工具(有人监护)、收件单位收发室内,当日内未能无损找回的;
③文件遗失在上述地方以外的公共场所,失去经办人监护,无论时间长短;
④开拆袋套发现文件短少或因查询发现文件有进口无出口,自发现之日起,二十天之内未能找到下落者(事后找到文件下落,该算什么算什么。开拆短少,无法确定责任时,开拆局和封发局同时上报,待查清后订正);
⑤文件被非机要人员误拿、误卸,不能按正常班次封发或投递者。
泄密,是指机要文件在传递过程中被拆阅造成泄密的:
①文件误投,被拆并能取出内件者(但误投单位收有同样文件者,可不作泄密统计);
②文件丢件、被窃后被人拆开并能取出内件者。
被窃,是指机要文件在传递过程中,被人抢劫、偷窃;
损毁,是指机要文件在传递过程中,受到损坏,不能辨认文件内容者。
接发、押运环节发生上述质量问题,按袋(套)进行统计。
部只考核机要文件失密丢损,不考核延误差错。各省局制定、考核的延误差错指标解释与失密丢损指标解释相矛盾时,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
6、国际邮件误收误投给国家造成损失是指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或在本地区及全国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及涉外事件的。
误收寄危险物品造成严重后果是指造成爆炸、燃烧、腐蚀、中毒或其他伤害的。

二、邮政通信质量的统计上报方法
1、总包邮件损失、给据邮件损失、机要文件失密丢损三项指标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按季上报“邮政通信质量报告表”,直辖市、省会市邮政局按月上报”邮政通信质量报告表”,“国际通信质量报告表”;各省际质量检查点按月上报“邮件处理规格抽查报告表”,“邮件全程时限抽查报告表”;各国际邮件互换局按月上报“国际通信质量报告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要通信局或机要通信处按月上报“机要通信质量报告表”。
“邮政通信质量报告表”年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和直辖市、省会市邮政局制作年报报部,并将全年中需要调整的数字予以订正。
各直辖市、省会市邮政局、国际邮件互换局、各省际质量检查点对以上报表,在报部时,要同时报主管管理局。
2、各县市局上报管理局的各种质量报表的格式、报告期、报送时间及汇总程序,由各管理局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规定。

三、邮件时限、邮件处理规格的抽查统计方法
1、邮件时限
由各省际质量检查点所在局的检查部门负责组织检查,每月抽查一次。抽查范围为全国各直辖市邮局、省会市邮局和重点转口局发来的落地邮件。平挂信函及快件在检查局的分发部门抽查,特快专递邮件在检查局该类邮件的专投班组进行抽查,对被查邮件以收寄日戳的日期和投递日期(在分发部门抽查的加一天投递时间)及相关邮件全程时限标准为据,求出是否逾限。检查结果填列“邮件全程时限抽查报告表”报邮政总局。
对邮件时限还将采取“试信”的办法进行抽查。
2、邮件处理规格
由各省际质量检查点按邮政总局统一规定的检查标准负责抽查,每月抽查一次。抽查范围为全国各地省会市及重点转口局发来的进口总包、落地平挂信函、包裹散件。对总包查封发和包装规格,对包裹散件查收寄和包装规格,对平挂信函查收寄日戳盖销规格、信封规格和平常信函的捆把规格。检查结果填列“邮件处理规格抽查报告表”报邮政总局。

附:邮政通信质量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由邮电管理局及直辖市和省会市邮政局填报。管理局为季报,于季后十日前汇总全省(区、市)各局数量报送邮政总局一份;直辖市和省会市邮政局为月报。于次月三日前报送邮政总局和相关管理局。
二、本表内各项数字,包括国内和国际邮件的数量。指标关系为:指标(3)=指标(4)+指标(5)
三、报送本表时应附文字说明。主要说明:
1.各部门通信质量升降的主要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2.总包、给据邮件损失等主要质量问题发生的环节、主要原因及处理情况。
3.发生一次以上总包或给据邮件批量损失的,要逐次说明损失的个(件)数。
4.表外指标9所列重大通信质量问题的详细情况。
YG邮政通信质量报告表
局 名 19 年 月 邮定1表
----------------------------------------------------------
| |指标|数 量 |
| 指 标 名 称 | |------------------|
| |编号|代 码| |
|----------------------------|----|--------|--------|
| 总 包 损 失 (个) | 1|0021| |
|----------------------------|----|--------|--------|
|其|一次损失10个以上(次)| 2| | |
| |------------------------|----|--------|--------|
|中|一次损失10个以上(件)| 3| | |
|----------------------------|----|--------|--------|
| 给 据 损 失 件 | 4| | |
|----------------------------|----|--------|--------|
| | 函 件 损 失 (件)| 5|0031| |
|其|------------------------|----|--------|--------|
| | 包 裹 损 失 (件)| 6|0041| |
| |------------------------|----|--------|--------|
|中|一次损失30件以上(次)| 7| | |
| |------------------------|----|--------|--------|
| |一次损失30件以上(件)| 8| | |
----------------------------------------------------------
9.本月(季)误收寄危险品造成严重后果 起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国际通信质量报告表
局 名 19 年 月 邮定2表
----------------------------------------------------------
| | | |给据邮件(件) |
| 指 标 名 称 |指标编号|总 包|----------------|
| | |(个)|合计|函件|包裹|
|------------------|--------|------|----|----|----|
| 甲 | 乙 | 1 | 2| 3| 4|
|------------------|--------|------|----|----|----|
|总包和各类业务总量| 1 | | | | |
|------------------|--------|------|----|----|----|
| 损 失 数 量 | 2 | | | | |
----------------------------------------------------------
4.本月(季)发生国际邮件误收误投给国家造成损失 起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国际通信质量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反映省会局和互换局国际邮件的质量,由直辖市和省会市邮政局及国际邮件互换局于次月5日年后10日前报送邮政总局和相关管理局各一份。
二、本表指标关系如下:
1.第2栏=第3栏+第4栏
三、报送本表时,应附文字说明,内容与邮定1表同。
机要通信质量报告表
局名: 199 年 月 邮定3表
--------------------------------------
| 指 标 名 称 |指标|次|件|
| |编号| | |
|--------------------|----|--|--|
| 甲 | 乙|1|2|
|--------------------|----|--|--|
| 机要企业产品量 | 1| | |
|--------------------|----|--|--|
| |丢 失 | 2| | |
|失|----------------|----|--|--|
|密|其中:丢失已找回| 3| | |
|丢|----------------|----|--|--|
|损| 泄 密 | 4| | |
|指|----------------|----|--|--|
|标| 被 窃 | 5| | |
| |----------------|----|--|--|
| | 损 毁 | 6| | |
--------------------------------------
7.文件出口 件,进口 件,转口 件。
出口文件中市内互寄 件。
8.转口袋套 件。
9.押运机要袋套 件。
10.县以下文件业务量 件。
11.月末空袋结存 条。
单位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机要通信质量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机要通信质量的月报表,由省、市、区机要通信局(处)上报邮电部邮政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机要局)的于次月15日前报送;机要局本局(省会市机要通信科)的质量报表和已报省局的全省机要通信质量简况于次月5日前寄送邮政总局。
二、机要通信指标1“机要企业产品量”等于指标7、8和指标9之和。押运袋套之数量为上车袋套之和。
三、指标3“其中:丢失已找回”,是指本报告期丢失找回的。本报告期找回前报告期丢失的文件,按机要通信质量结案的规定,另行专案上报。
四、本报告期发现前报告期未报的失密丢损文件,应在本报告期上报。
五、指标7“文件”,是指县以上部分。
六、指标10“县以下文件业务量”是指县以下文件的营业接收量。
七、指标11空袋结存,即是各局邮袋进、出差额的反映,也是考核各局邮袋库存情况的依据。
八、本表只填县以上质量情况,县以下文件质量情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局进行考核。
九、发生文件失密丢损情况,无论文件找回与否,各省局应在问题发生后24小时内报部邮政总局。并随报告表另附机要通信质量报告书。
机要文件丢失、被窃结案报告书
填报单位:
------------------------------------------------------
|发生局 | |
|局 名 | |
|--------|----------------------------------------|
| | | |姓名| |
|发生时间| 年 月 日|责任者|----|----------|
| | | |职务| |
|--------|----------------------------|----------|
|种 类| | 文件性质、内容 | |
|--------------------------------------------------|
|发生的原因、经过、追查情况: |
|--------------------------------------------------|
| 处理结果 | |
|----------------|--------------------------------|
|寄件单位意见 | |
|----------------|--------------------------------|
|申请结案理由 | |
|----------------|--------------------------------|
|保密委员会意见 | |
|----------------|--------------------------------|
|省(市、区)邮电| |
| 管理局意见 | |
------------------------------------------------------
负责人: 填表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机要文件丢失、被窃结案报告书填写说明
一、本表是反映机要文件丢失、被窃后结案情况,由省、市、区机要通信局(处)上报邮电部邮政总局。
二、机要文件丢失未找回及未破获的盗窃案件,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结案。
1.经证明文件纯属非机密性质;
2.文件属一般机密或已过时失效;
3.经查证文件确已毁掉、烧毁、无法找回;
4.经长期追查仍无下落,有关人员已做处理,寄件单位同意结案者。
三、申请结案时,应填写机要文件丢失被窃结案报告书三份,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审批后,一份报邮政总局,一份退丢失被窃发生局,一份由省局留存。
四、机要文件丢失、被窃发生后,应立即组织力量查找,直到查明情况找回文件为止,如半年后,仍不能追查清楚或找回文件时,可依照上述原则进行结案。
五、对暂时不能结案的案件,应征得当地保密委员会同意,并与公安部门洽商继续作专案处理。
机要通信质量报告书(随质量月报填报)
填报单位:
----------------------------------------------------------------
| | | |姓名| |
| 发 生 时 间 | 年 月 日|责 任 者|----|----|
| | | |职务| |
|--------------------|--------------------------------------|
|发生的原因、经过 | |
|(包括文件性质、内 | |
|容、收发件单位、后 | |
|果等) | |
|--------------------|--------------------------------------|
|追 查 情 况| |
|--------------------|--------------------------------------|
|县(市)局处理意见 | |省(市、区)局| |
| | | 处理意见 | |
----------------------------------------------------------------
负责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速递通信质量报告表
局 名 年 季(月) 邮定4表
------------------------------------------------------------------------------------
| | | 特 快 专 递 |电 子 信 函 |
| |指标|----------------------------------|----------------|
| 指标名称 | |总 包 (个) |散 件 (件) |邮 件 (件) |
| |编号|----------------|----------------|----------------|
| | |合计|国际|国内|合计|国际|国内|合计|国际|国内|
|--------------------|----|----|----|----|----|----|----|----|----|----|
| 甲 |乙 |1 |2 |3 |4 |5 |6 |7 |8 |9 |
|--------------------|----|----|----|----|----|----|----|----|----|----|
|各类邮件总量 |1 | | | | | | | | | |
|--------------------|----|----|----|----|----|----|----|----|----|----|
|损 失 数 量 |2 | | | | | | | | | |
|--------------------|----|----|----|----|----|----|----|----|----|----|
|损失率(0/000)|3 | | | | | | | | | |
------------------------------------------------------------------------------------
5.本月(季)国际邮件赔偿额 元,国内邮件赔偿额
元。
6.本月(季)发生邮运行车事故 次,重伤 人,死亡 人,损毁机动车 辆。
7.由于民航、铁路等交通部门责任延误的总包 个。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报出日期: 年 月 日

速递通信质量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本表由邮电管理局及直辖市和省会市邮政局、特快专递邮件国际互换局填报。管理局为季报、年报,于季后十日、年后一月十五日前汇总全省(区、市)各局数量报送邮政速递局一份;直辖市和省会市邮政局、特快专递邮件国际互换局为月报、年报,于次月五日、年后一月十日前报送邮政速递局和相关管理局各一份。
二、本表中指标关系为:
1.第1栏=第2栏+第3栏
第4栏=第5栏+第6栏
第7栏=第8栏+第9栏
指标2
2.指标万分之四=------×10000
指标1
三、指标万分之四的数字,小数点后一律保留二位有效数字,二位以后四舍五入。
四、指标6“发生邮运行车事故”是指特快专递所用机动车辆在运邮过程中肇事使企业人员伤亡。“重伤”及“死亡”按劳动部门相关规定统计。机动车辆损毁是指特快专递邮运车辆损毁程度达到需要大修的,企业外车辆损毁不计。
五、报送本表时,应附文字说明,内容同邮定1表。
邮件全程时限抽查报告表
检查局 邮定6表
----------------------------------------------------------------------------------------------
| | 平 信 | 挂 号 |
| |--------------------------------------|--------------------------------------|
|被查局名 |检查 |逾限 |逾限原因 |检查 |逾限 |逾限原因 |
| | | |------------------| | |------------------|
| | | |主观 |客观 | | |主观 |客观 |
| |件数 |件数 |(件) |(件) |件数 |件数 |(件) |(件) |
|----------|--------|--------|--------|--------|--------|--------|--------|--------|
|编 码 |1401|1402|1403|1404|1411|1412|1413|14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 件 | 特 快 |
|--------------------------------------|--------------------------------------|
|检查 |逾限 |逾限原因 |检查 |逾限 |逾限原因 |
| | |------------------| | |------------------|
| | |主观 |客观 | | |主观 |客观 |
|件数 |件数 |(件) |(件) |件数 |件数 |(件) |(件) |
|--------|--------|--------|--------|--------|--------|--------|--------|
|1421|1422|1423|1424|1431|1432|1433|1434|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管领导签名: 经办人签章 填报日期

邮件全程时限抽查报告表填表说明
一、逾限原因栏中“主观”系指邮局责任造成逾限的件数,“客观”系指自然灾害或非邮局责任造成逾限的件数。逾限原因(含主观、客观)应另附文字说明逾限情况。
二、平信逾限一般不查询,如果成批逾限可向被查局了解情况。
三、本表为月报,由省际质量检查点填报,于每月二十日前报邮政总局。
邮件处理规格抽查报告表
检查局: 19 年 月份 邮定7表
----------------------------------------------------------------------------
| |收寄日戳盖销 |总包封发规格 | 包裹规格 |
|被 查 省 |------------------|------------------|------------------|
|(区、市)名|检查 |不合格 |检查 |不合格 |检查 |不合格 |
|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
|------------|--------|--------|--------|--------|--------|--------|
|编 码|1311|1312|1321|1322|1371|1372|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快邮件规格 | 平信捆把 | 信封标准 |国际邮件规格 |
|------------------|------------------|------------------|------------------|
|检查 |不合格 |检查 |不合格 |检查 |不合格 |检查 |不合格 |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件数 |
|--------|--------|--------|--------|--------|--------|--------|--------|
|1331|1332|1391|1392| | |1341|1342|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管领导签字: 经办人员签章: 填报日期

邮件处理规格抽查报告表说明
一、不合格状况须另附文字说明。
二、本表为月报,由省际质量检查点填报,于每月二十日前报邮政总局。